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儒家文化
与日本学界不同,中国学界一般不使用“儒教”,而是习惯使用“儒学”、“儒家”来指称孔子所开创的思想传统。“儒家”、“儒学”、“儒教”都是古代文献中使用过的概念。
《中庸》以道德本体为基础,以道德主体为核心,阐述了作为一出生即秉承天命之性的人如何在宇宙、自然与社会的法则中遵循“中庸之道”的理论体系。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这则成语,是指不怕千里之远。
自诞生伊始,新文化运动似乎就注定了未来主义的宿命:与传统决裂,成启蒙主义之集结号,成革命主义之新发地,一往直前,死而永生。
孔子说“行己有耻”,孟子云“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等,都是在表明,知耻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美国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教授呼吁:“中国需要为自己建构一个生命伦理学”。作为一种呼应,本文粗浅地探讨孔子儒学思想中的生命医学伦理学原则的独立性、自主性及其价值。
中华文化有其内在发展的根脉,有一以贯之的灵魂。我们要着眼于筑牢民族根基,认清根脉,把握精髓。
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王钧林教授在贵阳孔学堂第十六期讲会上主讲“儒家仁学——爱人与自爱”。
其谥号演变既受议谥规律所限,又与儒学发展及帝王崇抑纠葛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