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文化”不仅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更承载着人类对亲情、和谐的共同向往,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文化
“台北市各界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5周年释奠典礼”于9月28日上午6时在台北市孔庙隆重举行。
祭孔活动自公元前479年绵延至今,早已超越简单的祭祀仪式,既是对先贤的追思与敬仰,更是传承文化血脉、凝聚价值认同的精神纽带。
至圣先师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而且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教育家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剧烈
孔子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封建
“三皇五帝”作为古文献中的上古圣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们是神话传说还是确有其人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礼记》《周礼》中记载的上古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是最具影响力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首领,都在东方的汶泗流域。
孔子仁学思想产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它以“仁”为核心,包括做人的准则和内在道德品格、处理人际关系的外行道德准则、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德治的大“道”。
孟子赓续孔子的君子“仁”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仁政思想,引导人们成就美德,成为向善向上之人,最终实现“天下定于一”“万物归于仁”的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