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曲阜地区重要碑刻近700块,附录碑刻存目及研究文章20余篇,总计200余万字,涵盖了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中曲阜入选的全部90通(方)碑刻。
碑学
山东收藏甲骨文中特精品4片,其中一件为“鬼方卜辞”。刻有“鬼”字的甲骨文全国共发现3片,大陆只此一片,另两片在台湾,极为罕见、也弥足珍贵。
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齐鲁文化名家”范正红,向记者讲述他与济宁金石文化的渊源。
形成了以周秦金石、汉魏碑刻、书圣风采、鲁公气度等一脉相承、积厚流广的齐鲁书风传承系统。
济宁任城王墓外景 任城王墓位于山东济宁市北郊,墓主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孙、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该墓所用石材包括题凑石墙、顶石、封门墙、各室底边石、棺床石共计4500余块,其中暴露于墓室内可观可睹题记刻石782块,有4000多个单字,为汉代考古之罕
走进嘉祥,幸福吉祥!
伏羲、女娲的传说,至少可追溯自春秋之际,而流行于两汉时期。山东省汶泗流域的邹鲁地区汉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为佐证邹鲁凫山一带伏羲女娲信仰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天津博物馆是甲骨文收藏和研究的重镇之一。馆藏甲骨文1847片(天津历史博物馆)主要得益于王懿荣、陈邦怀和王襄等人的旧藏
1786年八月,黄易(1744—1802)自开封返回济宁,在途经嘉祥时,他偶然发现了武梁祠画像石刻。
甲骨文出土于河南的殷墟,但它与山东有着很深的渊源,与济宁的关联也极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