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文化馆收藏一块隋开皇六年(586年)《仲思那等造桥碑》。此碑原在马坡乡石里村,1980年迁至县文化馆。
碑学
1972年屈万里膺选台湾最高学术称号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的当选理由是:对先秦资料之考订、中国古代经典(诗、书、易等)及甲骨文研究均有成就,尤精于目录校勘之学。他在甲骨文方面的治学过程和学术成就尚没有专文介绍,谨以此文补白。 一、结缘甲骨文 1942年
殷墟之外遗契文,济宁一字入史册。
黄易在居家济宁的20余年间,结合当地原有的探碑人士及其他金石学者,形成一个以搜寻及研究古碑刻为主要目的的人际网络。
时值黄易为官、访碑、居家济宁240周年,王立强带来讲座《恒在济宁——金石学大家黄易与济宁长达25年的故事》
在“亚圣”孟子的故乡——邹城,有四座名山,分别是葛山、峄山、铁山和岗山,被合称为“四山”。虽说这四座山都不高,但因山上的北朝佛经摩崖石刻而名扬四海,后来这些石刻被学术界称为“四山摩崖刻经”。
武氏祠汉画像石,带着汉民族的灵魂。
黄易曾频至曲阜访碑题字,在曲阜还搜求到一些很有价值的汉碑残碣,甚至发现了一些前人所未著录的石刻文字。
《恒在济宁—金石学大家黄易访碑济宁240周年纪念展》在济宁市博物馆开幕。展出了黄易生平事迹及其金石研究成果。
盘庚迁殷前,商代的都城是“奄”,奄地即今日之山东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