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释疑》是魏晋论语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是王弼带着调和儒道的“先见”对儒家经典文本《论语》作出的一种玄学化理解和诠释。王弼《论语》诠释的重要特点在于,不是着眼于对《论语》文本本身的释读和理解,而是假借诠释《论语》来调和儒道,其所使用的观念与方法就是
文化
美国儒学的发展透显出由汉学而儒学进而哲学的理路。而且,参照“中国哲学”学科在中国形成所引发的“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问题而言,可以说,美国儒学史是由“儒学在美国”到“美国的儒学”的历程
节气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与日本学界不同,中国学界一般不使用“儒教”,而是习惯使用“儒学”、“儒家”来指称孔子所开创的思想传统。“儒家”、“儒学”、“儒教”都是古代文献中使用过的概念。
《中庸》以道德本体为基础,以道德主体为核心,阐述了作为一出生即秉承天命之性的人如何在宇宙、自然与社会的法则中遵循“中庸之道”的理论体系。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这则成语,是指不怕千里之远。
自诞生伊始,新文化运动似乎就注定了未来主义的宿命:与传统决裂,成启蒙主义之集结号,成革命主义之新发地,一往直前,死而永生。
孔子说“行己有耻”,孟子云“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等,都是在表明,知耻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唐代大诗人李白,携妇将雏在任城寓居多年,为这座城留下了诗章,更难得留下了一篇书于任城县县衙大厅墙壁上的散文:《任城县厅壁记》。此文高度颂扬了任城县县令贺知止的施政才能和突出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