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大禹治水、炎黄阪泉之战的神话故事,每个人都熟悉,但这些神灵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在中国创世神话的谱系之中,不同的神灵应该居于怎样的位置,却很少有人了解。
文化
明儒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行己有耻”是一个社会人重要的立身准则。
孔子本是文武全才,他不仅膂力过人、武艺超群,而且对于军旅之学也颇为精通。
孔子讲智谋又是以“仁义”为前提的。他不赞成诸侯之间为兼并土地,掠夺人民而进行战争,但一旦战争发生,他则反对以偷袭、设伏、权诈、暗算取胜的作战,孔子认为这是有违“仁义”的。
先秦儒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把战争置于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的基础之上。因此先秦儒家的战争暴力观里张扬着一种独特的东方伦理主义精神。这一精神滥觞于孔子,经孟子发扬光大,旋由荀子集其大成。
来自大陆和港台的26位代表,就“当代儒学开展的前景”、“当代儒学发展的分析与反思”、“儒学与世界哲学”、“儒学与政道”、“经典诠释与创造性发展”及“儒家经典与现代教育”等六个分论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追求和实践仁义的伦理、道德价值和信念,是孟子所说的“士”要做的事,当然也是孔子及其儒家信奉的目标。
在孟子那里,性善的论说是一种引导性的概念,它具有的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引导吾人获得存在转化与提升的自觉,一方面是为存在的转化提供一种根本性的方向。
《论语学而》讲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有人说是明德归厚,意思略有差异,但整体意思一致。 一般地解释是,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南怀瑾有不同的解释,他认为,凡事追本溯源,找到事情的
文庙是一种标志,是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象征,文庙祭祀应该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按照传统来延续,我们如果有能力创新,就应该把创新能力用在科学技术方面,对于祭祀这种传统的古典文化,我们尽量少考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