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

儒家文化

孔孟儒家文化

“仁政”是孔孟批判现实世界之“反事实性”论述,孟子之“仁政”论述更深具母性思维之特质。中国儒家之“仁政”理念实以“仁”为其核心价值,“仁”既是身心安顿之场所,又是生生不已的价值判断能力
中国自古以来素有褒善贬恶的优良传统,而褒贬史学的正式确立则始于孔子修《春秋》。《孟子·离娄下》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孔子所窃取之“义”即褒善贬恶之义,藉此,“孔
春秋战国之际,王权式微,战争频仍,诸侯争霸。战争的加剧促使贵族下流与庶人上流汇合成新的阶层士。士的出现,对于社会的稳定、文化的缔造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尤其孔子广办私学,以先世典籍为教科书教育弟子和时人,培养了子路、颜回、曾子、子夏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创造,最为核心、最为根本、最为精髓的,可以归结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无论从文化特性看,还是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它的地位与意义都不可小觑。传统八德历经数千年沉淀与凝结,深深影响了每一位炎黄子孙,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