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是教化,礼乐也是教化,我们要大力发扬礼乐文化,这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表现。
祭祀礼仪
中华祭祀文化,孔孟之乡节庆礼仪及民间传统祭祀习俗
可普遍的人类信仰-教化之道只能是在中国已行之数千年的多元一体的信仰-教化之道,此即我们上文所疏解者。敬祖、敬圣贤、敬一切神明,这是多元的,而以敬天一体之。
年俗三千年,岁月悠悠,年俗文化的性质、形式在变化,年俗文化承载的人间温情、家庭伦理与民族心性依然。
《文庙释奠礼仪研究》详细梳理了文庙释奠礼仪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与文庙释奠礼仪密切相关的文庙建筑制度、从祀制度等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研究
孔府作为当朝一品公爵府第,世享尊荣,其过年的规模、气势、排场自然非同凡响。
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
首届尼山礼乐文明论坛于2017年11月25日至26日,在尼山圣源书院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主办,研讨会就礼乐文明的历史、理论、实践与未来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寒衣节的真正意义在于——祭祀、传承和孝道!
历代帝王庙祭祀的特点是将古往帝王合祀于一处,而地点往往在京师,帝王可随时亲临祭祀。
所谓的万圣节,就是一种傩俗。在许多民族中,都是傩俗。远古时期,先民们以为人间的疾病、灾祸是邪灵作祟,因此会在特定的日子,戴上面具,举行隆重的大傩仪驱除邪祟恶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