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几段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儒家文化
孔孟儒家文化
公共性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指向。“仁爱”是孔子公共性思想的核心,“仁”既是个体内心存有也是其在公共交往、政治活动中所需要贯彻到底的原则。
现在提起儒学,人们总是将其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但这种理解只能说是宋明以后程朱理学占绝对统治地位下形成的观念,而在先秦和汉唐的大部分时期里,人们对儒学更普遍的理解是周孔之道
五岳、四渎、九州似乎已深深的植入我们华夏民族的记忆之中,扎根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孟母教子”由五个故事组成,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孟母教子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影响。故事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四书五经即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以“生生之谓仁”彰显出对生命尊严与价值的显性评价;面对死亡时采取了“朝闻夕死”的超然态度。以上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孔子对人的终极人文关怀与理论旨归。
孔子在《论语》中共说了十八个“女”。这十八个“女”都是“通假字”,都通“汝”,都不指“女人”,都是代词。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以农立国,以耕读传家。乡村是中国的“根”,也是儒家文化的“根”,而儒学是乡村文化的魂。
“一天各表”所体现的明清儒耶对话,为今天思考基督教中国化以及文明互鉴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