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建构的并非孔子所主张的儒家“周制”的制度,而是法家“秦制”的制度。儒法关系的历史大致可以这样勾勒:孔孟时代的儒法对立;帝制时代的儒法合流;未来可欲的儒法再度分途。
儒家文化
孔子之思想理论,以“道”为基本,以“仁、礼”为匡廓,以“天命”为机枢,以“德、义、智、信”为纲维,以“忠、恕、孝、悌”为门户,而以力行教化为功用,以成人匡世为旨归。
人性论是儒家哲学的一个基础,也是诸儒分判的重要依据。“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代表了孔子关于人性的主要想法。孔子没有把人性作为一个专门的主题来探讨。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简称“尼山论坛”),是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学术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国际思想文化对话交流
儒道大会与国民党尊孔史: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尊孔活动与国民政府的因应——以儒道大会为中心
1911年4月26日,清华大学建校。111周年校庆之际,让我们重温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大学一解》,体悟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要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代不乏人。在这条漫长、璀璨的文明星河中,孔子当是那颗最闪耀的恒星,承前启后,辉映千载。
儒家“非战”立场和厌战、反战色彩浓厚,强调尊重人性,认为战争是对人性的践踏和对“仁”的破坏。
以“天”“道”为宇宙运行的根本,确立人在天地之间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制度与时偕宜,道统万古不易。比较而言,儒家政治在任何时代都是最好的,中华文明长传不灭,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就是拜儒家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