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但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
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周雪英是中国西南林业大学教师。八年来,学校一批批中国教师像她一样,先后远赴马里孔子课堂任教,传播中国文化,凝聚中马友谊,续写着一场跨越大洋的“孔子情缘”。
围绕《从看孔子的礼制思想》和《以敬为本,循礼而行——篇解析》两个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探寻智慧之源——孔子家乡、好客山东”旅游洽谈会日前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旨在增进澳大利亚对山东旅游资源的了解,吸引澳民众到山东旅游,促进双方文化旅游交流。
在距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北30公里的希勒勒市,“孔子家乡,魅力山东”文艺演出成功举办,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儒学本是明体达用之学,孔子用生平践履做了完美的注脚。其一生功业为三:首先,教与学;次等,政治;最次,著述。这三等事业“仁”以为贯,“乐”以昭著,为百世垂仁德之范,为千秋开和乐之象,盛德日新,大业长存。
“太山不可坏乎!梁柱不可摧乎!哲人不可萎乎!”即使再过2500年,孔子依然是全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导师之一!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见《论语·卫灵公》),即不分贵贱贫富,不管年龄大小,也没有地域之分(包括不分国籍),想来学习的学生,都可以进校学习。
孔子的“温良”实是其“不伐善”谦逊品格的外溢和流露,正所谓诚中形外,显现出一位动荡时代智者“求达不求闻”的隐忍、坚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