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先生的《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一书不仅是儒学形成过程中所必然关涉的一个历史性话题,同时更是一个关涉儒学未来发展走向的究极归向问题。
儒家
清明时节读论语:追寻失去的传统,回到初心的地方。
“儒”是术士之称,故先秦时代操方仙之术的术士也称“儒”(秦皇所坑多属此类),但真正的儒士并非方仙之士。
儒家强调,君主、父母、兄弟之仇必复。《礼记•曲礼》:“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亲亲”“仁民”“爱物”,通常被理解为儒家爱有差等的证据。而本文作者追问的是:儒家的仁爱真的具有程度上的差异吗?
弘道书院按: 2017年12月19日晚,弘道书坊《孝经》之当代意义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103室成功举行。此次与会嘉宾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姚中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陈壁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增光副教授和外交学院杨晖副教授。座谈会主持
不论是反儒派众还是拥儒派,对儒家的了解和理解都是肤浅的
忠孝、仁爱、信义,走访过台北的大陆游客,必定对台北的这三条主干道名字印象深刻。如果说蒋家王朝曾经的光复梦体现在台湾的北平路、重庆路,那台湾对儒家传统的尊重则被清清楚楚地印刻在了这三条以儒家信条为名的主干道上。这些有着鲜明儒家特色的街道命名
儒家不是宗教,而是文教。自儒家诞生以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形态就是“一个文教,多个宗教”,此文教即儒家之教化。
儒家在君子人格学说上的思想传统,源自孔孟。孔孟“君子”说有同亦有异,其同在于他们关于君子人格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