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三纲五常,三纲侧重伦理、政治关系上的价值秩序、价值规范,五常侧重普遍性的价值观念。
儒家
无论是喜爱还是继续厌恶真实的中国传统,摘掉多年来有色眼镜形成的偏见,去直面真实的历史世界,至少是没有坏处的。
读书会上,近百名社会各界人士联合倡议,呼吁母亲读书、亲子读书与全社会读书,呼吁儒家圣地的读书人、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共同牵手读书,推动中国走向阅读社会。
陈少明教授以高科技的发展为背景,从儒家人性论的角度,探讨未来社会中人性变化的可能。
有抗议精神,儒学才有真生命、真力量,所谓“懦夫立、顽夫廉”才不落空谈,才能避免儒家成为御用神话。
告密文化与机制在高校的幽灵般重现,违背了国民教化和教书育人的伦理基础和政治目标,应当予以检讨重构。
“儒”是周公创立的。孔子是“儒”的集大成者。
“五常”是“三纲”之本,“三纲五常”的本义蕴涵于“三纲”与“五常”的互相联系之中。
惟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乃宅兹儒家之新命,宅兹中国之新命。
以仁作为普世价值、作为普遍秩序的人性基础,它更现实。尤其是在上帝死了以后,它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