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反思、调整改变,这才是“多难兴邦”之义,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基础。现将儒家部分学者建言辑录,以供执政者决策参考。
儒家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道家的生死观:顺应自然,与道同体,苦在自然之未能顺。禅宗的生死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苦在无明之未能除。
涉及公共政策、思想学术、文化事件等各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当代儒家的最新发展状况
我认为儒家文化有两大缺陷,一是抹杀个性;没有个人权利概念,是一种义务本位,这一点不用讳言。第二,就是没有找到制约公共权力的道路。
“弘扬传统”的人倾向于神化儒家,“反传统”的人又倾向于“妖魔化”儒家。法家和儒家:谁是“真传统”?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极为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息息相通,休戚与共,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儒家民主仍然需要政治领袖来扮演那些能够承继传统儒家领袖精神的角色,现代儒家需要通过拥抱人本民主,而不是民本威权主义,来解决传统儒学中的张力。
邾鲁圣地,儒墨并立,世称显学,影响深远。举办“儒墨对话高端论坛”,旨在通过墨子孟子思想比较,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服务山东文化强省建设。
战国中期,儒墨实力相当,抗争激烈。人们往往注重两家间的差异,而忽视其间的交融。早期墨者原本就脱胎于儒家,交融是情理中事,清华简《邦家之政》表现得更为突出
山东号称“齐鲁”,而齐、鲁两国的历史则远远短于“滕、薛”两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