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5天的第11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2日在南昌落下帷幕,大会通过了《鄱阳湖宣言》和《成立中国生命湖泊网倡议书》,并决定第12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2007年在印度召开。
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和全球自然基金会(GNF)执行主任Udo GattenlÖhner分别在闭幕式上致辞。胡振鹏在致辞中说,通过本次大会全体与会人员的充分交流,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将为江西省湖泊的保护、协调与发展提供宝贵而新鲜的经验,为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他强调,江西山江湖工程所取得的成果,是与一开始就十分关注国内外的充分交流、汲取众家之长分不开的。
胡振鹏说,江西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咬定可持续发展不放松、高度重视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补作用,全民动员、共同参与,“在山江湖工程的功劳簿上,有各级政府及机构,国内外民间组织和4300万勤劳善良的江西人民的功劳”。
Udo GattenlÖhner感谢江西省为本次大会的召开提供周到服务。他表示,全球自然基金会将会继续为中国湖泊保护和开发治理提供支持。与会专家们则认为,本次国际性大会在南昌召开,一方面有利于借助“外脑”给中国湖泊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经验,同时也有助于把江西建设山江湖的经验向全世界推广。
闭幕式上,永修县吴城镇荷溪村村民叶久怡、江西省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北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农村能源(沼气)办公室、江西师范大学“蓝天”环保社团等单位和个人获全球自然基金会(GNF)颁发的2006年度“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因在保护湖泊和生态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获此大奖。
10月29日至31日,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单位代表及境外参会代表在江西鄱阳湖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11月1日至2日,来自27个国家的外宾和中国的百位专家学者在南昌主会场,围绕“湖泊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学术交流。
附:鄱阳湖宣言
全球各可持续发展机构、各位有志人士、朋友们:
众所周知,天然湖泊具有许许多多重要功能。大型天然湖泊尤如一个巨型蓄水池,上接天雨,下纳百川,蓄水防洪,护卫家园;她像一个博爱的慈母,哺育着一方子民,为他们提供生存、生活和生产各种重要资源,湖泊周围常常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人类在那里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文明。近二百年来,在自然和人类强烈干预下,世界各地众多天然湖泊受到严重破坏:一些内陆湖泊在咸化、在干涸,在萎缩、被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是国内仅存为数不多、尚未受到严重污染的湖泊,被誉为中国的一盆“清水”。作为一个典型的吞吐型湖泊,湖泊水位变幅巨大,她是长江洪水的天然调蓄器,又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典型湿地,孕育着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她是一个天然大鱼库,鸟类的天堂,珍稀水生动物的庇护所。每年深秋,她张开宽广的胸怀,接纳一批批远道飞来的珍稀候鸟,在保护物种基因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鄱阳湖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两个大型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在调节长江洪水径流,控制洪水中起到了显著作用。此外,一千多年来,人类的活动在湖周边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江西省政府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政策,开展了大规模湖泊综合治理,对恢复鄱阳湖调节洪水功能,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加强湖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进鄱阳湖区的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与世界各地大多数湖泊一样,随着江西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鄱阳湖面临的问题和压力越来越大,同时,还存在着退田还湖后移民生计、发展替代产业、实现湖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新问题。为了实现对鄱阳湖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正在研究并致力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也期待着国际组织和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帮助。
为此,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与会代表建议采取相应措施,
如:促进湖区替代生计发展
加大城市与沿湖乡镇废水处理的力度
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更加透明、有效的合作
加强国内和国际交流合作
全球的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携起双手,共同关注和维护鄱阳湖这一泓清水,探索出一条湖泊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这一泓清水世世代代得以保持,为全球湖泊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典范!
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
2006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