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命脉。沿海城市有大海相伴,当然会出脱得有模有样,如大连、青岛、珠海等。内陆城市,如果失去了河、泉、湖的滋养,则会立时失去了生气。试想,假设北京失却了北海、济南没有了泉水、无锡不见了太湖,还会有当今的蓬勃与兴旺吗?就是这些水,不仅润生了城市的经济,更铸造了城市的文化,从而让这些城市有了独具魅力的风格和生生不息的发展前途。一条京杭大运河,更是让沿河15座城市煌如繁星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辉,而济宁城区位居“运河之中”,无疑就是这15颗星辰中最有水味的“星辰”之一。
运河连着济宁兴衰
一个城市是有灵魂的。仔细听听,在济宁城市的灵魂里,如脉搏一样跳动不息的就是运河的歌吟。静下心来在城区到处走走,运河的踪迹就会带着亲切与苍凉,叩击你的心扉。这时,你就会从心底明白,正是运河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模样并给了这个城市以强健灵秀的魂魄。
就是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以会通河与通惠河凿竣为标志的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算起,至今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了。伴随着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以及在济宁设立都漕运司,人口俱增、经济发展等社会环境的改变,济宁才建造起城池,时为土城。也正是因了运河的开挖,为济宁城区提供了一条开放交流的大通道,元致和元年(1328年),济宁一地就设置漕舟3000多艘,役夫、运军14000多人,使得济宁,不仅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同时出现了“官舸商舶鳞集,麻拥于济城之下”的兴旺景象。明清时,州城内外,通衢要道,运河、越河两岸行栈店铺林立,各地商贾云集,成为全国著名的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也是运河沿线7个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之一。老济宁人大概都还记得这样一种说法,光是城区就拥有“400名铜匠,500名竹匠,600名木匠,800名皮匠,1500名铁匠”,足见当年的繁华与热闹。
运河没水源,全靠客水,济宁段的“五水济运”就是治河史上一壮观工程。或者也是运河这种容纳百溪的胸襟,才使得沿岸的城镇有了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才有了令今人缅怀乃至传承的文化。本报记者一行沿济宁城东南的古运河流经城区的入河口,到济宁城西北的运河对口闸,再西行,看运河新道,再绕道回观会通桥遗址,寻大闸口古韵,访五百年古刹清真东大寺……虽不见了湍急的水面和呼啸的浪花,但是运河研究会副秘书长高建军先生还是为我们描述了当年漕船过闸时的壮观场面,每到夏季雨水多,河水突涨,城内河上大闸口、小闸口水浪特急,逶迤百余米的河面上时窄时宽,水位差达六七米。运粮船一般都有七八人,船头上两个壮汉,分别牢牢地抓着带铁尖的长竹篙,不断地向两岸石壁上刺去,死命抵住,以防船岸相撞。其他的人或用篙抵或用系有麻袋球的绳子垫向船和岸壁的中间,多半年纪大些的把着舵。若是顶水行船,那是最吃力的时候,通常船两边的甲板道上,两个船夫各用肩头顶着一个直插河底的长篙,双手紧握篙把,弓着腰,一步一步向船后走,而两岸的纤夫则拖着长长的纤绳一步一步往前行。待闸门打开,只听“嘭”的一声巨响,船只如一块巨石投入水中,但见三四米高的水柱冲天而起,船被浪头抛起跌下,俗称“过三浪”。这时桥下惊涛拍岸,船上岸边拉纤号、撑篙号遥相呼应。明人李东阳就有“舟人号啕乞性命,十里呼声震天地”的诗句流传。
如今,城区运河虽从航运途中退役下来,那条顺河而设生于元兴盛于清,以竹货生产闻名于大江南北的竹竿巷也在窘迫中消失了,但是由运河而生发的极具生命力的运河文化———民风民情、城市建筑以及与城建相联的建筑名称等……却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现代生活。
城区运河六大工程
当我们目睹城区古运河几成死水、以为运河只在这座城市梦中出现的时候,运河并没有真的退去,而是以更加热切的渴望等待着也期盼着。从北京到杭州,运河两岸许多的城市也正在将运河文章做得有声有色,并因为运河文章而带动起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曾经是运河之都的济宁,终于迎来了关于运河的大手笔大文章。“2006运河六大工程”的实施,正为曾经的“运河之都”带来巨大的变化,并重新将运河与这座城市再一次紧紧相联,吹响了让“运河之都”名副其实的前进的号角,并带来了济宁城区大发展的契机。从去年开始,我市城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就已全面启动,市政府成立了由吕在模市长任指挥、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市建委等12个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区河湖水系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对城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做出了总体规划布局。
今年重点对古运河济安桥老洋桥段(长4.5公里)及越河中心闸至小南门段集中进行综合治理。今年初,古运河河岸整治改造、滨河建筑、沿河绿地广场改造、桥梁建设工程等全面铺开。从去年底开始对古运河全线、越河全线、小洸河全线、小府河上游进行了抽水清淤,今年4月清淤工程完工;6月沿古运河、越河、小洸河、小府河两岸铺设了截污管道;从济安桥一直到老洋桥,长约4.5公里泊岸、广场、绿地主体工程即将完成;体现运河文化和济宁特色的古运河城区段全线设计有17座桥梁,向全国进行了设计招标,今年主要对其中的12座桥梁进行新建、翻建、改造,目前三座翻建桥梁与三座新建桥梁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沿河两岸及沿线桥梁均配置现代化的灯光,沿河两岸反映运河文化、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的小型雕塑、壁画工程正在紧张的实施阶段;济安台扬水站和苏庄水源地泵站也在改造大修中。老运河绿化带也将通过不同方向、不同宽度的绿色廊道引入城市肌体,使整个绿化成为一个动态系统,蜿蜒穿行在内部组织之中。绿化规划由京杭运河口、越河口南侧、济安桥西侧、河湾绿地为四个城市绿心,以老运河作为一条主轴,以规划的自然生态风貌区、现代商务综合区、传统文化商业区、都市风情区、水岸风情区为5个绿化分区。绿化形式灵活多样,以人的需求为主导,贴近人的行为特点,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选择场所,建造儿童嬉戏、老人休闲、年轻人驻足的各种花园绿地。整个规划绿地面积为47.69公顷,比目前老运河两岸城市绿地面积多出40.66公顷。
运河兴济宁兴,运河衰济宁衰,济宁曾经在运河寂寞的岁月里寂寞着。如今,运河有幸,济宁有幸,这六大工程不仅是有关济宁城区发展的科学决策,也代表了数十万济宁市民的意愿。在热气腾腾的施工场景中,记者依稀看到了古运河的枯木逢春和运河之都的崭新而又旖旎多姿的风采。
运河之都·中区的大手笔
作为集中了运河文化精华的济宁市中区,为弘扬运河文化,全面打响了“运河之都”品牌,并围绕“唱响运河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构建首善之区”这一主题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收获了可喜的成果。
[NextPage]
今年6月2日注册成立了济宁市市中区运河文化促进会。6月30日“运河之都·济宁中区”图文商标均在国家工商总局顺利申请注册。根据《商标法》的规定,“运河之都”作为济宁中区的代名词将成为特定的商品品牌和信誉,中区人民将永远享有商标专用权,受到法律的保护。这将对于宣传中区,弘扬运河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事业,促进中区经济发展等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区委区政府举办了“首届运河之都·济宁中区形象大使大赛”评选活动。8月18日,举办了“百架古筝音乐会”,拉开了“中国运河之都高层文化论坛”的序幕。市中区还举办了“运河之都·魅力中区”大型征文活动,运河风情摄影展。9月,成功举办了“运河之都”高层论坛,论坛诚邀国内权威专家、知名学者60余名,与会专家就弘扬运河文化、打造运河之都品牌、科学开发运河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贡献了智慧与远见。
毋庸置疑,从品牌的申请注册到使其成为真正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和一流品牌,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为此,区委区政府实施了“品牌塑造、品牌保护、品牌服务和品牌效益”的递进策略。以“运河之都”为纽带,进行品牌宣传和形象推广,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品牌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挖掘“运河之都”品牌的内在商机,提升品牌价值,使其真正成为壮大济宁综合实力的新亮点,从游、购、娱、食、行等要素,把济宁城区打造成“商业步行一条街”、“古玩工艺一条街”、“文化娱乐一条街”、“地方小吃一条街”、“运河风情一条街”,彰显古都风貌,让济宁人实实在在地享受“运河文化”的丰实内容。
关于水的遐想
多少城市梦想着水而不得,并在缺水之中或停滞衰败或投入巨资找水引水、以求兴市美市。所幸的是我们济宁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水的资源:古运河蜿蜒城中,新运河从城市的西郊穿过,而阔大的小北湖就在济宁城的南郊静静地守望着。
今天,我们终于“发现”了身边的水,并正在着手围绕着这些水做有关济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空前的大文章。这是智慧之举,也是科学之举,更是代表着民意民心的善举。怎样将新、老运河有机地结合,将运河与小北湖有机地结合,并最终将水与我市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这是一个关涉着济宁的当下与未来的堪称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做好做大、做细做精。我们需要众多专家的悉心研讨,需要有关部门及有识之士的通盘考虑,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与阔大的胸怀,不能急功近利,要为济宁的未来与子孙后代着想与负责;不能一味地开发,还要悉心地保护,如古运河边的东大寺、太白楼、浣笔泉、铁塔寺、声远楼等。开发当头,不仅要有经济的考虑,更要有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考虑;还要依法建设。譬如,再不能让开发商的建筑一屁股坐在运河之上,也不能仅从商业的考虑,让大片的地面上充斥水泥建筑而没有供城市从容与喘息的绿地等。我们的绿化、建筑、雕塑、景区等,要有一种顾及济宁城市建设的全局的精神,要有在全国争一流的精神,要有一种与运河、孔孟之乡相匹配的文化精神,还要有一种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注重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的精神。
当然,我们要敢于正视我们的不足。这就需要一种虚心的学习精神。在我们之北的聊城,自然条件与人文资源都不能与济宁相比。可是如今他们在运河文章与水文章方面却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南面的无锡,运河地貌与我们极其相似,也是古运河在城中走过、新运河在城西穿行、太湖在城南波澜起伏。几乎是一样的条件,无锡无疑已经远远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能做到的,我们当然能够做到。而且,只要我们立足现实,目光远大,胸怀开阔,众志成城,群策群力,知耻后勇,还会做得更好。
我们正处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城市发展时机,那么,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