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是神秘的,也是异常重要的,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记者探访临沂市地震局,听专家来解释关于地震监测的有关问题。临沂市地震局预报科工作人员正在密切关注信息变化。
11日上午,在临沂市地震局预报科,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各地震台站传输过来的监测信息。电脑屏幕上,数条蓝色的曲线不断变化着。
“这是全市9个测震台传输过来的监测信息。”预报科的工作人员韩冰指着一条波动的线告诉记者,这条线刚刚出现了波动,是由于爆破引起的。各种原因引起的震动有着不同的波形,通过波形可以初步判断是地震还是爆破,或者矿震。
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告诉记者,测震是所有监测手段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这种通过研究地震活动的规律来进行预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方法,通常称“以震报震”。其实1级、2级的小震在全球经常发生,属于地球的正常内部活动。如果某一时期小震频率出现突然增加或者是减少等异常情况,可能是一种地震的前兆。
他告诉记者,1975年的海城地震,就是“以震报震”的成功典型,在世界历史上首次成功地预报七级以上大震,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闫局长说,地震监测主要是测异常。除了测震,监测地下电磁、地形变化和地下水的异常变化情况等,也可以作为监测地震的手段。
地球电场、磁场等是重要的地球物理信息,因此可以通过利用仪器监测大地电场、磁场、重力场和地温的异常变化来预报地震。
由于地下水直接反映岩石圈中承压含水层的动态变化和携带大量地壳深部元素变化信息,提供地壳应力变化情况,因而是当前比较广泛应用的重要预报方法。利用仪器观测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成份与气体含量、水温等异常变化,也可以作为分析地震前兆的信息。
据了解,目前临沂市共有5个专业台站和9个地方台站,其中有9处拥有测震项目。各台站监测到的地震、电磁、地形变等信息都实时传输到市局的台网中心,由工作人员实时监控。
除了这些微观上的专业监测手段外,群众性观测也是一种监测手段,通过人们可以看见的、感受到的观测井、动植物活动异常等,来作为地震前的一种宏观监测。
“地震部门的职能现在已经从最初的地震扩展到三部分,除了地震监测,还有综合防御和应急救援。目前临沂市所建工程的设防烈度为7-8度,相当于可抵御6-7级强震,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高标准。”闫局长说。
“地震监测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话题,很多人都质疑地震为什么预测不出来,因为地震监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闫局长说,目前的监测手段都是针对一些活动异常进行的,这些异常有时可能是人为造成的,也有些异常会被人为因素所掩盖。此外,台站数量和范围也会制约监测结果,单一的台站监测到的数据不能作为最终依据。最理想的监测状态是在台站的监测范围内、没有任何干扰的监测到异常,这往往是很难的。
此外,有的地震发生前可能没有出现异常,也可能出现了异常而不发生地震,这些目前都是无规律可言的。
闫局长表示,目前临沂市的地震监测水平在全省是最先进的,在全国也是处于领先位置,目前正在计划增加地震台站的数量,不断提升临沂市的地震监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