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4月,虽然距清明节还有几天的时间,但为了追忆先人,不少市民已经早早为回家探亲做起了准备。作为一种新的祭奠方式,网上扫墓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多数市民对这一方式并不认同,网上扫墓难抵传统祭拜。
市民孙先生坐在桌前正在打开一家祭祀网站,在制作精致的网上墓地里满是鲜花。孙先生轻点鼠标在网上为先人上香、点烛、写寄语,还点了歌以增添气氛,但是他告诉记者,虽然他也上网祭典,但是清明节还是要和家人一起回去了。 “清明节我们都得回家去看看,对已故亲人的感情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虽然父母已经过世,老家里的人也不多了,但我们觉得只有站在他们的墓前我们才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思念。”孙先生说,清明节的祭典更是一种人文的关怀,应该通过某种现实的形式来缅怀,虽然网上祭奠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但是决不能与现实的祭奠相比。
与孙先生类似,对网上祭扫持批评态度的市民也不在少数,这主要是因为早已经习惯于传统祭拜方式的市民很难接受网上扫墓的形式。“主要是觉得网络扫墓缺少人情味儿,仅仅面对一台冷冰冰的电脑怎么可能追忆先人?”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更何况,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且可以随意设计祭奠形式,如游戏般地寻找精美画面,往往忽略逝者本身的价值。 “再者,网络祭奠很容易被商家利用,一些虚拟物品需要申请会员才能购买,让网祭变得不够严肃。”
“清明节放假就是要给市民时间祭拜先祖,与亲人团聚的。如果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只是上网冲浪,这样的传统节日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位市民说道,网上扫墓虽然有节约成本、节省时间、避免火灾等好处,但长此以往传统文化将在网络的点击中失去应有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