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著名作家王蒙曾有过这样的妙喻:“华人都喜欢唐诗宋词,华人都喜欢中华料理。那么,唐诗宋词就是中国心,中国菜就是中国腹。文化交流就是心腹交流。”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刚刚闭幕,时两岸文化交流方兴未艾之际,在两岸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华文化必将迎来更大繁荣。
从2006年起,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先后举办了四场以经济议题为主的“两岸论坛”,达成很多重要共识,中央各部委在论坛期间宣布了一系列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的惠台措施,受到广大台湾同胞的欢迎,为改善两岸关系、恢复和振兴台湾经济,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认为,经贸与文化是连接两岸的两大桥梁,缺一不可,现在该是搭起文化桥梁的时候了!
中华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的根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出席此次论坛时说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她五千的历史长河中,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两岸人民同根、同祖,共享中华文化之宝藏。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无可厚非。移民台湾的闽南人,大多数是来自大陆福建的泉州、漳州,客家人的祖先则是来自广东梅县及福建南部一带….回家祭祖已成为台湾民众来大陆的重要行程。台湾人的祖籍在大陆,台湾人日享的文化也出自大陆,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台湾所倡行的孔孟儒家思想源自山东曲阜;所崇敬的武圣关公是生于山西运城;而台湾各地祭祀的妈祖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其它如开彰圣王是发迹于福建漳州;保生大帝亦来自福建;所过端午、中秋、春节等节庆习俗;所用的语言文字,都是传承了根在大陆的中华文化。
去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六条”意见,不仅强调了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两岸的共同财富,是维系两岸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已经成为两岸人民的共识。
在谈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的意见时,大陆学者吴能远指出的,“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
“和而不同”两岸文化和谐共融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本次论坛也充分体现了“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谐共处”。
首先说说“和”。本届论坛达成的“共同建议”内有六个方面共二十九项建议,涉及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两岸文化教育合作机制,两岸新闻交流,推动两岸进行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等。
国台办主任王毅表示,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是与会各界人士集思广益的结晶。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一个开放、包容和平等交流的论坛。的确,此次论坛汇集了来自两岸文化经贸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不同党派,包括来自民进党的许荣淑和范振宗两位重量级人物所率领的部分人士,交换意见、各抒己见,最终有所共识。
台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此前提出了两岸应“识正书简”、合编中华大辞典的建议。在论坛上,大陆学者余秋雨也表示,由两岸学者共同编撰《中华大辞典》是一件好事,但中华文化在今天必须与其他文明相融共处,它的核心尊严,还在于精神的传承。
台湾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表示,两岸开放交流虽然已经20多年,但是在一些用词用语上仍有较大的差异,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导致双方沟通不畅,有时甚至造成两岸的误解。所以,两岸正在努力通过共同努力,将本是同根生的文化差异消除,让两岸人民走得更近。
再来说说“不同”。当前的台湾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融合欧美及日韩的文化发展而成。日本统治台湾半个世纪,台湾少数目光短浅的人推进所谓“去中国化”,凡此种种,都无法改变两岸共有的“历史血脉”和“文化根基”,但要重续两岸人文血脉,更应该激活“中华文化于台湾乡土意识的土壤”。
尽管两岸都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和特点,但两岸文化根于中华文化,在“和而不同”的平台上会达到一种和谐。
然而,五千年的悠久文化,能否成为全世界的财富?面对全球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该如何加速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教育与交流将成为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立足之本。
本次论坛上,文化部、教育部等四部门公布多项有关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新政策措施,其中以“承认台湾高考成绩”这项新惠台举措最为引人注目。同时还有未来新闻出版领域的交流措施,这些举措将会是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的一股“强心剂”。
遏制“文化台独”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更大繁荣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两岸同文同种的文化根基,为两岸永久和平创造契机”。
今年五月,胡锦涛总书记与吴伯雄主席会谈时,除了认为应当继续举办“两岸论坛”,而且要越办越好之外,也赞同举办以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讨论”。为此,本届“两岸论坛”首次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重点研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文化合作等三项议题,顺应了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岸民众消除隔阂,减少排斥,增进认知,推进亲情,从而加强两岸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阻遏“文化台独”。
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的王邦雄教授说:“中国人有两把火永不可熄灭,一是在家门的香火;二是在师门的薪火。这一文化认同的价值自觉,恐怕是两岸最大的文化产业了。”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说,我们都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灵魂和脊梁,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是连接海峡两岸最牢固的心灵纽带,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两岸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责任。这种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汇集起来,势必形成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推动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正如前人所讲,“根深则叶茂,根衰则叶枯”,中华文化的繁荣在于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