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通过论坛发帖称,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校方不仅要求学生向孔子像下跪磕头,还规定在校学生每天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不少在校学生对此怨声载道。(2015年01月31日08:43 来源:广东电视台《广东早晨》)
为什么这些学生会日复一日地向孔子像下跪,每天起床后还要诵读《道德经》?据说这一切是为了表达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之情。窃以为,这可能与国学有关。
我国的国学,也叫国故、国粹,自然包括孔子的儒家学说、老子的道家学说等。孔子为人师表,光耀华夏,影响后人;《道德经》五千字,字字珠玑,穿越千古,影响力至今不衰。对孔子要敬重要见贤思齐,对《道德经》也要不断学习深入理解,但是中学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兴趣、学习压力,动辄要求他们下跪孔子像和诵读《道德经》,只会适得其反,只会让他们反感先贤,疏远经典,最终可能会影响人们对国学的继承和发扬。因为形式的敬重不等于内心的敬重,敬重也绝不等于盲从盲拜和诵读成风。诵读《道德经》等经典仅是学习国学的一种形式而已,有无成效要看实际效果。如此经常的大规模的诵读,收效会如何呢?会不会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学生们会不会左耳进右耳出?会不会诵而不读,不求甚解?
学习古圣先贤、传统经典,继承和发扬国学要实事求是,不能将其置于尴尬的境地,使形式主义弥漫,更不能成人疏于学习甚至不学却强迫中学生学习,甚至把学生下跪孔子像和诵读《道德经》之类程式化固定化。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可取,行而难远,最终往往以闹剧收场。
要一分为二地认知古圣先贤和传统经典,要全面、辩证、深入地学习,而不能厚此薄彼,浅尝辄止。古圣先贤,需要我们学习的人很多;同样,传统经典,需要我们学习的著作也很多。即使如此,“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现在,对古圣先贤、国学经典要扬弃,要积极引导、指导、激发人们去了解、去学习、去掌握。但是,要尊重客观教育规律、中学生的合理作息时间和身心健康,与时俱进,要文明、科学、务实,切勿搞强迫命令、形式主义之类,把对国学的修为异化为彻头彻尾的怨声载道的闹剧,最终南辕北辙,迷失方向,让古圣先贤和经典们也很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