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建济宁市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精准扶贫·技术扶贫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1、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着力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在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之初,即对扶贫对象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等进行了细分,增强扶贫工作针对性,科学划分贫困户类型,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实行一户一法,该扶智的扶智,该扶技的扶技,该兜底的兜底,各项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成效精准、收入稳定。
2、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免费开展精准技能培训,提升扶贫对象就业能力。两年内对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学习技能的农村人口免费培训一遍,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市人社局给各县(市、区)下达了《技能培训脱贫计划书》,扎实推进就业脱贫攻坚方案,
分工种免费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把就业技能培训班办到乡镇、办到村居,让扶贫对象就近就地接受培训。
3、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贫困户技能培训多样化。各级工会联合人社等部门,为困难职工(农民工)免费进行月嫂、家政服务、面点、电商、汽车维修等各类技能培训,开展了“春风送岗”等以“送岗位”为主题的促进就业创业活动。5月全市各级工会共举办技能培训班7期,培训困难职工(农民工)170人。深入开展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已对30名贫困青年进行了电商培训,并对2016年培训的贫困青年开展培训效果调查。精心组织农业专项扶贫培训,确定泗水县、微山县、鱼台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6个县承担我市农业专项扶贫培训任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1人)开展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全市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400人,按照所在县贫困人口的比例分配到县,省财政按每人1000元补助,共计40万元。加强科技培训力度,5月份,我市举办各类农民工技能培训班12期,共计培训300余人,发放精准扶贫系列材料150余份。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技能,发挥创业催化作用,使广大农民工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4、实施就业脱贫攻坚行动,确保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的具体政策,调动社会各界力量,
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充分就业,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就业扶贫车间”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开花结果,涌现出梁山县鲁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汶上喜气洋洋喜庆用品有限公司、嘉祥县艾美服装服饰有限公司、鱼台县茂春祥家纺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特色扶贫产业的“样板车间”,全市已建设“就业扶贫车间”60余个,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80余人。市人社局、财政局制定下发《关于印发<济宁市创业带动就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扶贫车间一次性奖补资金申报条件流程,对与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签订承揽合同,并在12个月内给付达到当年省定贫困线标准以上报酬的“扶贫车间”,可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用于“扶贫车间”设立和管理运行支出。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济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6月8日
签发人:王业成
联系人:孔祥芬
联系电话:0537-2969662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