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人类的地方,必然有人喜欢攀比,喜欢排座次、争高低,这大概是人类独有的秉性。尤其是东方人,不仅分阶层、级别、官衔,在具体行业从来都要分出个子丑寅卯一二三四来。且不说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座次,让列位看官费尽了思量,但就天庭中的神仙,为给他们排座次,凡人们就绞尽了脑汁去做什么“封神榜”。或许,封神榜就是今天各类排行榜的祖宗吧?
最见不得别人在他前面的,其实是那毛猴。悟空那猴头,且不说他的来历,就他的闯荡经历中,就有几个比玉皇大帝厉害得多的人物。他敢大闹天宫,他的师父明知未来他会闯祸,却不给他立一个什么“约法三章”之类的紧箍咒儿,只管让他折腾去,看来这师傅菩提老祖就比这玉皇大帝厉害。弼马温大闹天宫,想那猴头逼得甚紧,天上的头儿可是吓得躲到办公桌底下的,连叫“快去请如来佛祖!”可见这佛祖又比这玉皇大帝更厉害。我就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佛祖放着油水十足的玉皇大帝不当呢?偏教凡人给他只镀个金身?
尽管这佛祖更厉害,但在凡人心目中,观音菩萨的声望似乎比佛祖大得很呢。悟空几次落难,皆赖其亲力亲为排忧解难。我又想不明白,既然佛祖法力无边,为什么倒叫菩萨在凡人面前抢尽了风头?
还有那五观庄庄主,与天地同寿的主儿,如果不是悟空的搅局,似乎他们从来不碰面,各自在各自的地盘,也似乎他们中间,并没有在意谁高谁低,全都相安无事着呢。
看来,本事达到一定的境界,或许已经把名次看得很淡了,所谓什么都似浮云、什么神龙见首不见尾吧,神仙的心境,想来是我等凡人看不透的,古代有个人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们肯定不知道鸿鹄的思想到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度。
很可笑的,倒是一些热搬弄是非的主儿,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之余,热衷于给名人排座次,给富人排座次,除了能够见诸报端的,那些隐形富翁你统计得到吗?我不是说那些什么“榜”之类的人之间的那点事,我是说,自以为有点文化的人,倒很热衷于给古人排座次。仿佛嘴里说几句“子曰诗云”“子曾经曰过”什么的,就很“文化”的感觉了。这也许是古词“附庸风雅”惹的祸吧?反正你无论如何给古人折腾,他们从来不会站出来反对。我见过给古代富人排座次的一个文本,说古代第一富的是陶朱公,清代第一富的是和珅,其实他们确实未如我们有文化的。在中国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就是普天之下的都是“皇上”大老板的,你和珅那点,不就是先替皇上张罗着吗。古代最富的,那是“天家富贵”。
古代一个关于“如来”“老子”的幽默,说是他俩在一个庙宇里被供奉着,佛家弟子进来,把“如来”搬到上首,道家弟子进来,把“老子”搬到上首,如此这般,折腾多次。没人的时候,俩泥胎相对苦笑:本来我们相处得好好的,都是他们在摆弄是非啊。
按说,从这个故事上讲,人大凡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高智慧的状态,是不分什么高低的,或者是分不出来的,比如物我两忘、醍醐灌顶、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人剑合一、浑然天成等等,你能说哪个词更高级?比如圣人的境界,高山仰止,望之弥高,孔子、老子在春秋时达到了,孟子、庄子在战国时达到了,你说孔子是至圣,老子的弟子就说,孔子曾经向老子学习,暨问礼请教,那么,老子是孔子的老师,那么,按照后代人的推理,儒家的创始人得是老子?按说,战国时代的人丰富、发展、提高、创新、完善了春秋的人的思想并进行体系化,是一种提高,战国时的这个人物肯定比春秋时的那个人更伟大,但是不,你做得再高,高不过前人,这就是孔子与孟子的情况。我这样说,相信孔孟都不会站出来反对,因为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说明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很多不如他人的地方。倒是那些为维护“道统”的卫道士们,会对这本然大加抨击、口诛笔伐的,为了证明某人位居榜首,不惜把其抬到吓人的高度,只可怜那个在圣坛的老人,本是布衣,倘若真的活到现在,不被这帮专事炒作盈利的人活活气死才怪。不被气死,也会由于道理的异化伤心过度而死的。
想那春秋时,即使礼崩乐坏,也不曾有今日一些行径触目惊心。
正是圣者的境界之高,才可以“顺其自然”,我们却只能做到了随波逐流,甚至放任自流吗?
也别这样下断语,看西游记,到现在,我们只看到了取经的热闹,那取来的真经,我们何尝见过?何尝读过只言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