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泗水县有“十大特色名吃”,而我这里要说的却是另一种美食,那就是泗水人人爱吃的早餐小饼———豆腐饼。
豆腐饼说来话长,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见在泗水城区的街道旁、市场边,有老太太支着炉子在做这种小饼,那时不叫小饼,叫肉火烧。那炉子是用泥土垒的土炉子,上面座着平底的圆铁锅,炉灶里烧的是木头柴火,馅儿有豆腐的,也有藕和肉的,以肉馅儿为主。那时,买小饼的人并不多,虽然只卖两毛五一个,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够经常吃的。
如今的小饼有了新变化,烤饼的炉子大了,锅大了,买饼的、卖饼的人也多了,烤小饼的速度也加快了。过去,一般都是老太太一人制作,现在,要由两人流水作业还忙不过来呢,一般都是娘俩或者是姑嫂俩、婆媳俩合作,一个人匆匆地和面擀饼,一个人就赶紧地边烤边卖。过去,以肉馅为主,现在却以豆腐馅儿为主。过去,人们生活都比较拮据,同样的价格都愿意买肉馅儿的;现在,同样的价格却都愿意吃豆腐馅儿的。那肉饼虽然也挺香,但总不如豆腐馅儿的吃起来更带劲儿、更爽、更火辣!因为豆腐饼可以根据你的口味随意调制辣椒和盐味,不愿吃辣的,可以不放辣椒,愿意吃辣的,可以专门为你多放辣椒和盐。那红红的辣椒末,点点洒落在雪白的豆腐丁里,还夹杂着点点黄绿的葱花和白菜心儿。那面是非常柔软的、醒好的、特制的面,老太太先揪起一块面,用手指粘点油,把面迅速揉搓一下并擀成中间厚两头薄的长条形,中间便放上几勺调好的辣椒豆腐馅儿,略一摊平,然后把两边多余的面皮上下一和,将豆腐馅儿整个包住,再略微擀一擀,捏一捏,一个长方形的、如手掌般大的小饼就做好了。先放在平底锅上烙一烙、定定形,然后再放在专制的铁架子上,伸到锅底下旺旺的木炭火上正反烤一烤,不一会儿,一个黄连连儿的、带着豆腐和辣椒、葱花、花椒面混合香味的豆腐饼就做好了。年轻的媳妇用夹子把饼放在长方形的小筐里,饼底下再垫上几块裁好的长条纸,递到你的面前。那黄连连儿的小饼馅儿鼓鼓的,面皮薄薄的,捧在手心里,咬一口,咸滋滋、热辣辣、软嘟嘟、香喷喷。最妙的是那雪白鲜香的豆腐丁,竟还都是成形成块的,一点都还没被擀碎。有时,那带着豆香的红色的辣椒油,会不知不觉淌在你的手上,于是你要一边赶忙用纸擦手,一边要更快地大口大口地吃,那清香的辣椒豆腐饼味儿,就沁入你的心脾,进入你的脑海。口渴了,就再喝一口鲜美的馄炖汤,吃一口鲜美的馄炖,一时间,你会觉得口腹生香,你是如此的快乐和幸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豆腐饼正是以它的营养和美味滋养着泗水人。
豆腐饼说来话长,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见在泗水城区的街道旁、市场边,有老太太支着炉子在做这种小饼,那时不叫小饼,叫肉火烧。那炉子是用泥土垒的土炉子,上面座着平底的圆铁锅,炉灶里烧的是木头柴火,馅儿有豆腐的,也有藕和肉的,以肉馅儿为主。那时,买小饼的人并不多,虽然只卖两毛五一个,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够经常吃的。
如今的小饼有了新变化,烤饼的炉子大了,锅大了,买饼的、卖饼的人也多了,烤小饼的速度也加快了。过去,一般都是老太太一人制作,现在,要由两人流水作业还忙不过来呢,一般都是娘俩或者是姑嫂俩、婆媳俩合作,一个人匆匆地和面擀饼,一个人就赶紧地边烤边卖。过去,以肉馅为主,现在却以豆腐馅儿为主。过去,人们生活都比较拮据,同样的价格都愿意买肉馅儿的;现在,同样的价格却都愿意吃豆腐馅儿的。那肉饼虽然也挺香,但总不如豆腐馅儿的吃起来更带劲儿、更爽、更火辣!因为豆腐饼可以根据你的口味随意调制辣椒和盐味,不愿吃辣的,可以不放辣椒,愿意吃辣的,可以专门为你多放辣椒和盐。那红红的辣椒末,点点洒落在雪白的豆腐丁里,还夹杂着点点黄绿的葱花和白菜心儿。那面是非常柔软的、醒好的、特制的面,老太太先揪起一块面,用手指粘点油,把面迅速揉搓一下并擀成中间厚两头薄的长条形,中间便放上几勺调好的辣椒豆腐馅儿,略一摊平,然后把两边多余的面皮上下一和,将豆腐馅儿整个包住,再略微擀一擀,捏一捏,一个长方形的、如手掌般大的小饼就做好了。先放在平底锅上烙一烙、定定形,然后再放在专制的铁架子上,伸到锅底下旺旺的木炭火上正反烤一烤,不一会儿,一个黄连连儿的、带着豆腐和辣椒、葱花、花椒面混合香味的豆腐饼就做好了。年轻的媳妇用夹子把饼放在长方形的小筐里,饼底下再垫上几块裁好的长条纸,递到你的面前。那黄连连儿的小饼馅儿鼓鼓的,面皮薄薄的,捧在手心里,咬一口,咸滋滋、热辣辣、软嘟嘟、香喷喷。最妙的是那雪白鲜香的豆腐丁,竟还都是成形成块的,一点都还没被擀碎。有时,那带着豆香的红色的辣椒油,会不知不觉淌在你的手上,于是你要一边赶忙用纸擦手,一边要更快地大口大口地吃,那清香的辣椒豆腐饼味儿,就沁入你的心脾,进入你的脑海。口渴了,就再喝一口鲜美的馄炖汤,吃一口鲜美的馄炖,一时间,你会觉得口腹生香,你是如此的快乐和幸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豆腐饼正是以它的营养和美味滋养着泗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