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深秋时节,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静静期待着从泉城济南相约而来的挚友范正红的来访。
我早早来到祥通工业园内,在秋风徐徐中慢慢散步,等待着他的到来。身旁排排株株树儿在风中摇曳着,片片枯黄的落叶如飘坠的音符,在地上跳动交织融合之中演奏着萧瑟的交响曲。
泛黄的秋叶,经过春的萌芽和芳菲,夏的灿烂和葱绿,在深秋之时乘风投入大地的怀抱,甘愿与浅黄的秋草为伴,在冬雪下化作春泥,守护在树根须旁,滋养着更鲜更绿更亮更美的春色。
于是我想,每一次日出,每一个黄昏,每一次风雨,每一枚落叶,每一次花开,每一次冰融,每一次期待,甚至人们钟情的每一次春日踏青,秋日登高,夏炎松间水亭,冬日踏雪寻梅……不都是一段令人回味的故事?或悲伤,或孤独,或痛楚,或苦涩,或甜蜜,或无论其经历这人生“五性”的过程如何,终究在岁月长河的流逝中而结束。期间,大千世界的万物莫不殊途同归,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一辆别克越野车嘎然停在了我的身旁,开车门的同时,传来了“常回家看看”的歌声,正红友已笑吟吟地来到我的面前,他这次回济宁就是会友探亲二不误。事业的忙碌并没有拖住他,时常看望在济宁医学院的父母二老,他的这份孝道孝心,令人唏嘘不已。我把手中淡黄色的秋叶不经意间递给了他,他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胸前的口袋真诚地说:“我就把它当做书笺吧,每当看书时,就想到秋天岁月的更迭,想到你老兄!”
书,是我和正红友的最爱,我们曾经在一起谈论到爱书、藏书、读书时,二人高度统一认同:你爱书,书才会爱你。妻子是我们生活中的爱人;书是我们精神上的爱人。
正红友和我都是饥寒交迫中长大的,少年时期,书就像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我们清贫寒冷的夜晚,同时也照亮了我们孤独黯淡的心房。书成了我们人生成长当中的一部分,也成了我们打开未来艰辛奋斗之路上的一块又一块坚强基石。
品着普洱茶岁月的陈香和甘苦,从正红友的书法、篆刻、绘画艺术的孜孜追求,到我们交换近期读书的心得,再到书房的藏书增补。我忽然萌生了要正红友为我自己的书房起个斋号,由此,我们又展开了对生活和人生话题的交流。
人的业余爱好,是最能看出人的生活质量、欣赏品位的。
人为什么而为人呢?我们为什么爱书呢?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有思想和灵魂,而动物是活着的行尸走肉。书是作者感情、思想和灵魂集中体现的载体,一位作家写到:“我们懂得珍惜,我们信守对命运的允诺,不管是阳光雨露还是苦夏严冬,我们有书相伴,就有理由蔑视人世间所谓的挫折和苦难了!”
为什么说,我们是性情中人呢?因为性情心中生。人说心有五性:感性、理性、悟性、神性、灵性。我自知愚拙,只有在真情涌动时,才能做到心神交融。只能捱着长夜的孤独,俯案就读时才能体味那短暂而久远的激动和感慨。
为什么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磨难是人生的珍贵财富呢?吃过苦受过难的人,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甘甜呢?人为什么经历苦难和坎坷后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真谛呢?“或者,苦难与厄运为什么贯穿于人类与人类的生存?或者,人为什么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或者,人为什么把酸甜苦辣咸五味的生活说成是人生生活的全部和必须呢?或者人生‘五性’……”“五味斋俗了点,这斋那斋的太多了,叫五味轩吧,你看怎样?”正红友凝视着我,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由衷地向正红友表示谢意,并端起茶杯,与正红友碰杯表示祝贺!“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时,是最有创造力的。”
我的文朋墨友可谓众多,我从心里愿与他们以心换心地交朋友的屈指可数,逢有“喜怒哀乐”有挚友相叙,因此,我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许多。正红挚友是西冷印社理事,又是山东印社的社长,还是山东省书协的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他是中国真正少有的集书画印艺术为一身的当代艺术家,他更是我生活事业中屈指可数的挚友。没等我向他求印,他就主动提出为“五味轩”刻方印,并建议今后我的所有藏书、藏品都盖上“五味轩”字印,以防藏书、藏品的丢失,也是收藏的凭证,更为收藏平添了些许的意义和乐趣。“五味轩”,我的书房斋号。“五味轩”我的姗姗来迟的朋友,使我30多年收集珍藏的数千册书籍及文化藏品有了家。“五味轩”是我精神的温馨家园,更是我逐鹿梦想的快乐驿站。
蕴天地之精气、融岁月之陈香的普洱茶,在壶中一次次冲泡着,杯中茶色由浓到淡,“五味轩”就是在以“茶论道”、缭绕茶香的雾气中诞生了,我深深感到自己与茶太有缘分了。我想,喜欢舞文弄墨的人几乎都会有“诗卷茶社”的真切感受。这是文人的通病,还是文人与茶的通缘?“惟有文字五千卷,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不正是茶对文人墨友的相互关系的最好诠释。“五味轩”,有挚友的期望,“五味轩”,有亲友的祝福,“五味轩”,有我的梦想,“五味轩”,有我的甘苦,“五味轩”,有我的喜悦,“五味轩”,更有我的自信!自信的人生是不会失落和沉沦的。“五味轩”,我相依相伴的“五味轩”……使我此时此刻想起泰戈尔的诗句:“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翅膀,但我已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