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8日中午,祭孔大典刚一结束,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策划部部长韩开忙着给此次祭孔大典祭文撰写者金庸先生打电话,将当天盛会圆满举办的喜讯第一时间告诉金庸。“通过这次邀请金庸先生撰写祭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和谦虚包容的人格魅力。”作为本次祭孔大典邀请金庸先生撰写祭文的主要负责人,韩开向本报记者讲述了“金庸版”祭文产生前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多位专家中选定金庸
韩开介绍,从3月份起,济宁市就启动了今年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的策划及创新筹划工作。
“今年,祭孔大典在形式上也出现了一些创新,选择祭文的撰写者自然是所有创意中核心的核心,确定最后的撰写者确实费了一番工夫。”韩开介绍说,最初孔子文化节办公室拟邀撰写祭文的专家学者包括魏明伦、南怀瑾、季羡林、范曾、金庸等一批专家学者。
后来,孔子文化节办公室综合考虑了专家学者的文化地位、学术成就、在公众视野中的知名度以及撰写孔子祭文的特殊要求等因素,并结合专家学者的身体状况和日程安排,经过多次研究,最终确定邀请金庸先生来撰写祭文,这一创意也得到济宁市领导的肯定与鼓励。
虽然决定邀请金庸先生来撰写祭文,可怎样联系上老先生?即使联系上金庸,他本人会不会答应……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韩开和其他领导、同事面前。
沟通十余次金庸才答应
今年4月,孔子文化节办公室确定由韩开具体负责联络和邀请金庸先生,刚到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工作没多久的韩开心里很没底。他告诉记者,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既复杂繁琐,又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因为金庸长期居住在香港,而且因工作繁忙和身体原因,很多事情都交给助理来做,为了能联系金庸,他通过金庸在内地的一位亲戚取得了联系,并将邀请意向转达给金庸先生的助理,可刚一开始,金庸先生并没有明确答复。
5月份,四川大地震发生后,邀请事宜暂时停下来。6月,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再次启动祭文撰写邀请工作,韩开又通过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继续和金庸先生的助理联系,并诚恳表达主办部门和领导的诚意,经过十余次的联系和沟通,金庸先生通过助理表示“写祭孔祭文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7月初,金庸先生的助理正式和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沟通,金庸先生已答应撰写。但金庸通过助理谦虚地表示,写祭孔祭文确实让他很有压力。
188字祭文只字未改
9月5日,金庸先生撰写的祭文正式传真给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
“ 清风送爽,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举世欢腾。北京奥运,万邦风从。五洲四海,睹我雄风……”188字的祭文正式“出炉”。9月15 日,“金庸版”祭文正式确定。
韩开告诉记者,最终双方合作得这么好,“确实没有想到。”而且从金庸先生首次将祭文发过来到最后使用,这篇祭文一个字没有修改。韩开说:“祭文是反映孔子文化精髓中的精髓,邀请金庸先生写祭文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效果,相信这篇祭文一定为祭孔大典增色。”
自称写祭文是“班门弄斧”
金庸先生的祭孔祭文确定后,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孔子文化节,就在这时,金庸先生亲笔给韩开写来一封书信,金庸在信中说,由于要参加海宁金庸文化论坛,确实不能参加孔子文化节,自己也感到特别遗憾,同时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到孔庙礼拜先师孔子,并希望参加下一届孔子文化节。
韩开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从开始联系金庸先生到祭文正式确定,前后有半年时间,他一直也没见过金庸先生,感觉很是愧疚。金庸在书信中表达了对孔子的无限景仰,每谈及孔子和儒家思想,他都自谦为“小子”,金庸在信中还说:“给孔子写祭文,有班门弄斧之嫌,自己诚惶诚恐,不知能否为众人接受,还需时间检验。”
金庸在书信中表达了对孔子的无限景仰,每谈及孔子和儒家思想,他都自谦为“小子”。金庸在信中还说:“给孔子写祭文,有班门弄斧之嫌,自己诚惶诚恐,不知能否为众人接受,还需时间检验。”
2008年祭孔大典祭文
岁在戊子,节届国庆,时逢中华文化先祖孔子诞辰2559年,海内外宾朋,港澳台同胞,世界各地华人华侨,谨备鲜花礼乐,肃立于济宁市曲阜孔庙大成殿前,恭祭夫子诞辰,文曰:
清风送爽,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举世欢腾。
北京奥运,万邦风从。五洲四海,睹我雄风。
世界同运,人类一梦。中华崛起,国和人定。
为政以德,气正风清,有教无类,修齐治平。
国之将兴,听命于民,博我以文,删正六经。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为之不厌,不倦诲人。
今我立国,秉承遗教:忠孝首善,礼法持恒,
中道不倚,和恕宽容,以和为贵,华夏一统,
万邦和谐,世界和平。盛世再现,小康初成。
见利思义,仁为己任,中和至德,自强不息。
生态环保,天人一行。夫子圣教,百代维新。
孜孜不懈,永秉传承。伏惟尚飨!
专家谈祭文:
直率表达时事变化(孔岩 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
金庸先生的祭文文化底蕴深厚,涵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体现了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祭文内容贴近中国现实,体现和谐社会的主题,并直率地表达时事变化。
我个人认为,祭文具有四个特点:选材引经据典、用词非常贴切、结构切合要求、体现“和而不同”的观点。
祭文也在“与时俱进”(赵荣光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金庸先生的祭文把传统与现实相结合,部分内容还讴歌了对生活的感慨,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历代祭文都具有篇幅限制和特定的思维方式,细细品味一下今年的祭文,能感受其中细微的变化,祭文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