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全人类普遍遵循的一个价值观念。”仁者爱人”主题的拟定,还照应了2008年国内外灾难频发的事实,与时俱进,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体现出永恒意义。而”自强不息”既吻合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有利于鼓舞人们战胜困难,争取新的胜利。
9月28日,作为200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气势恢宏的第25届“祭孔大典”在孔庙举行。和往年相比,今年祭孔大典确定了一个主题——“仁者爱人,自强不息”,这在历届祭孔大典中尚属首次。记者就祭孔大典,采访了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曲阜市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经营部主任刘续兵。
首次为祭孔大典确定主题
本身就是曲阜人的刘续兵,从小就对家乡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1996年参加工作之后,更是经历了此后的历届孔子文化节及祭孔大典。
刘续兵介绍,2008年,曲阜祭孔大典明确提出“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的主题,为大典确立一个主题,这在历届祭孔大典中尚属首次。
这其中,“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全人类普遍遵循的一个价值观念。“仁者爱人”主题的拟定,还照应了2008年国内外灾难频发的事实,与时俱进,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体现出永恒意义。而“自强不息”既吻合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有利于鼓舞人们战胜困难,争取新的胜利。
新增内容深化儒家内涵
“除此之外,我们在万仞宫墙举办的明故城开城仪式及宣读铭文仪式中,新增了很多内容,如安排人翻开巨型竹简、举行揭幕仪式,以及推出‘有朋自远方来’乐舞表演……这些均大大丰富了祭孔大典的内容,深化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刘续兵副局长介绍。
专家谈祭孔大典??
民办改公办 儒家思想更受重视
刘续兵介绍,中国(曲阜)孔子文化节的前身为1984年开始的“孔子诞辰故里游”,当时是以拉动旅游为目的,在历代传统祭孔大典习俗的基础上发起的一个旅游活动。1989年,经中宣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如今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每年一届,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25届(从1984年“孔子诞辰故里游”算起)。
刘续兵说,我国封建时期的祭孔,由皇家主持,历史上曾经有十几位皇帝前往曲阜祭孔,另有不少封建君主委派大臣前来祭孔。为的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或者笼络历代学子的心。 “文革”之后,一度被停止的祭孔大典于1984年得以恢复,当时由民间负责组织祭孔。2004年对祭孔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祭孔实现了由政府出面进行“公祭”,当时的曲阜市长亲自恭读祭文,从此之后,祭孔大典改为公祭。2007年,曲阜祭孔大典更是上升到由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以及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亲自恭读祭文,达到“文革”之后的祭孔最高规格。
对此,刘续兵认为:“这种变化体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已经被世人所广泛认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日益受到重视。”
其间,祭孔大典的礼仪形式也完成了一次大的调整,由原来的依照清代礼仪祭孔,改为依照明代礼仪祭孔。这主要是因为曲阜是明故城,孔庙的主体建筑多在明代建成,改成明代祭孔礼仪更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
专家献计??
向联合国申报“孔子世界旅游奖”
作为200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曲阜孔子与旅游论坛于9月28日举行。国内外文化旅游领域专家,纷纷就打造“圣城”曲阜,发展孔子旅游业发表真知灼见。
首旅集团首席研究员李庚在演讲中说,作为孔子故里,孔子旅游今后重在打造“圣府”、“圣地”、 “圣城”,目前“圣府”、“圣地”都没有问题,但曲阜要想成为举世向往的东方“圣城”,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李庚引用孔子著作指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观国之光”的说法,日本有人据此写出《观光学》。孔子有“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说法,对旅游有着个人独到的见解,堪称古代的“旅游家”。因此发展孔子旅游首先要准确深入理解孔子思想,古为今用。
就此,李庚提出自己的主张:以孔子为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孔子世界旅游奖”,奖励世界范围内为发展旅游产业做出贡献的人们。奖牌奖章可以用中国的白玉制作,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力。除此之外,李庚还主张将“教师节”的时间由现在的9月10日推迟18天,改为9月28日孔子诞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