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生分为四科,有一科叫言语科,里面有宰予跟子贡两位。那么言语科就是要说话的,说话的条件就是要学《诗经》。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就是你不学《诗经》的话,说话就没什么凭借。说话本来很简单,要说得好,需要有内涵,需要能够文雅,这样才能够传之久远。所以孔子教学生《诗经》、《书经》这些古代经典,其中对于言语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古代的政治,往往是要靠说话。
孔子与子贡像
说话的技巧说话要含蓄
子贡看到老师好像很想做官,但又感觉到自己有一个身份,不能够随随便便什么官都做,所以他就请教老师了,他说:这里有一块美玉,那是把它藏在柜子里面呢,还是拿去卖了呢?他这个当然是比喻说话的非常高明的艺术。孔子当然听得懂了,孔子这么聪明的人,他教出来的学生,他怎么可能说美玉在哪里,我看看再说。孔子知道子贡说的就是他自己,他立刻就回答:卖了吧,卖了吧,我是在等待识货的商人哪!一个学者有学问,他需要服务社会,但是服务社会去哪一国服务呢?就要看这个国君有没有眼光,能够分辨人才。像孔子这样的人才,可以治国平天下的,他当然希望有人赏识他。他年轻的时候到过齐国,被当地的力量所阻止,不让齐景公重用他。他后来来到鲁国,鲁国一直在分裂状态,一直很乱。美玉藏在柜子,代表孔子在隐居,一个人过日子,有学问有理想,有一些学生可以过得很愉快。如果是要把他卖了,卖的时候就代表你要在市场上让别人估价,所以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我等待好的商人。所以像这种就是说话的艺术。你不要直接问,直接问老师,你要什么价码才可以出山?这个是太直接了,不好听,念书人总是要文雅,含蓄一点。
先了解对方的心意再沟通
周游列国时,到了魏国,冉有就想说,老师会不会做官呢?他就问了子贡。冉有自己不敢问,因为冉有一直很内向,总怕说万一问了老师不高兴怎么办呢?他跟子贡说:老师在魏国会不会做官呢?子贡说:我来请教老师。他就走进教室,跟老师说什么。换了我们就直接问,老师你在魏国要不要做官呢?他不是这样问,他问:老师,伯夷、叔齐,是怎么样的人?那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嘛。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再问:他们两个会不会抱怨呢?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这是什么意思呢?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王的两个公子,这两个人都不愿意当国君,就逃到西边去了,到了原来周朝的地方,正好周武王起来革命,这伯夷、叔齐就反对,他说我们都是商朝,商朝六百多年了,那六百多年下来,源远流长,你怎么可以革命呢?周武王说不行,我的父亲就是文王被商纣王害得很惨,曾经被他关在羑里,关了七年,周文王借这个七年就把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全部写出来。周武王的父亲等于是商纣王害死了,过世以后,所以周武王起来革命。革命成功之后,伯夷、叔齐这两个人说,那你们现在是周朝了,我不吃你们的饭,叫做“义不食周粟”很讲道义,不吃周朝的饭。说实在的,那个米长什么样子,商朝变周朝那米还是一样啊,但是他这个伯夷、叔齐不肯,他说不行,现在是周朝的天下,就逃到山上饿死了。所以这个伯夷、叔齐后边抱怨,子贡就问这个典故。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仁,又何必抱怨呢!子贡就没有说话了。就离开教室。出去之后就对冉有说:我们老师不会替魏君做事。这个学生真的是聪明。
有关子贡的故事
《庄子》里有描述子贡的故事,道家有三个人是好朋友,一个过世了,孔子就派子贡去帮忙,举行丧礼,因为孔子的职业之一是替别人办丧事,他的学生都懂得怎么办丧事。子贡到了人家家里吓了一跳,为什么?因为这三个朋友一个过世,另外一个在唱歌,还有一个人一边在编草席,一边在唱歌,子贡吓一跳说:你们两位怎么可以这样子呢?面对尸体唱歌,这很无理啊,这也很不符合常情啊。这两个人就笑了,他说你们儒家懂什么呢?我们是道家,不一样的,所以后来子贡回去就问老师,这两个人怎么这么奇怪呢?孔子说:你不要随便比,我们是方内之人,他们是方外之人,所以儒家把这个当做是方内,方就代表人间嘛,在人间之内,道家是超越人间的规矩,不一样的观念,我们很难去评价谁对谁错,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对错的。而是说你能不能够在自己的原则上过自己的生活。
另外一次,庄子就写子贡到楚国去,经过汉水的南岸,看到一个老人家,抱着瓮去浇那个菜园,抱到菜园的时候水都倒了一半了,子贡看了很不忍心,说老人家你这样做太没效率了,我来教你,用桔槔,桔槔就是我们乡下地方有时候打水的水井,简单的机器,打一打水就出来了,很快,我小时候还用过。他说你为什么不用接羔桔槔呢?装个小机器,就可以把水从河里面打上来了,这老人家就生气了。他说,我的老师告诉我。他老师是谁呢?当然是道家的。就说你们这些人老是想用机器,使用机器的话,就会有机心。我们现在讲心机,古时候讲机心,倒过来。你用机器就有机心,你心里面有这个计算的想法的话,就代表心里很乱,常在想这样好不好,那样好不好,这个赚多少,那个赔多少,老是算这些。这些算到最后,有效率你也不见得就快乐,你心里面就乱掉了。这也是拿子贡做例子,代表他到各地跑,遇到很多事情,也代表孔子的学生里面最特别的一位,可以跟其他学派的人来往,来往之后,不见得代表子贡是对的,但至少让你见多识广,通达了。孔子对这个学生的评语,就一个字“达”。一个人只要通达的话,他做官没有问题。
子贡看到老师好像很想做官,但又感觉到自己有一个身份,不能够随随便便什么官都做,所以他就请教老师了,他说:这里有一块美玉,那是把它藏在柜子里面呢,还是拿去卖了呢?他这个当然是比喻说话的非常高明的艺术。孔子当然听得懂了,孔子这么聪明的人,他教出来的学生,他怎么可能说美玉在哪里,我看看再说。孔子知道子贡说的就是他自己,他立刻就回答:卖了吧,卖了吧,我是在等待识货的商人哪!一个学者有学问,他需要服务社会,但是服务社会去哪一国服务呢?就要看这个国君有没有眼光,能够分辨人才。像孔子这样的人才,可以治国平天下的,他当然希望有人赏识他。他年轻的时候到过齐国,被当地的力量所阻止,不让齐景公重用他。他后来来到鲁国,鲁国一直在分裂状态,一直很乱。美玉藏在柜子,代表孔子在隐居,一个人过日子,有学问有理想,有一些学生可以过得很愉快。如果是要把他卖了,卖的时候就代表你要在市场上让别人估价,所以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我等待好的商人。所以像这种就是说话的艺术。你不要直接问,直接问老师,你要什么价码才可以出山?这个是太直接了,不好听,念书人总是要文雅,含蓄一点。
先了解对方的心意再沟通
周游列国时,到了魏国,冉有就想说,老师会不会做官呢?他就问了子贡。冉有自己不敢问,因为冉有一直很内向,总怕说万一问了老师不高兴怎么办呢?他跟子贡说:老师在魏国会不会做官呢?子贡说:我来请教老师。他就走进教室,跟老师说什么。换了我们就直接问,老师你在魏国要不要做官呢?他不是这样问,他问:老师,伯夷、叔齐,是怎么样的人?那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嘛。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再问:他们两个会不会抱怨呢?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这是什么意思呢?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王的两个公子,这两个人都不愿意当国君,就逃到西边去了,到了原来周朝的地方,正好周武王起来革命,这伯夷、叔齐就反对,他说我们都是商朝,商朝六百多年了,那六百多年下来,源远流长,你怎么可以革命呢?周武王说不行,我的父亲就是文王被商纣王害得很惨,曾经被他关在羑里,关了七年,周文王借这个七年就把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全部写出来。周武王的父亲等于是商纣王害死了,过世以后,所以周武王起来革命。革命成功之后,伯夷、叔齐这两个人说,那你们现在是周朝了,我不吃你们的饭,叫做“义不食周粟”很讲道义,不吃周朝的饭。说实在的,那个米长什么样子,商朝变周朝那米还是一样啊,但是他这个伯夷、叔齐不肯,他说不行,现在是周朝的天下,就逃到山上饿死了。所以这个伯夷、叔齐后边抱怨,子贡就问这个典故。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仁,又何必抱怨呢!子贡就没有说话了。就离开教室。出去之后就对冉有说:我们老师不会替魏君做事。这个学生真的是聪明。
有关子贡的故事
《庄子》里有描述子贡的故事,道家有三个人是好朋友,一个过世了,孔子就派子贡去帮忙,举行丧礼,因为孔子的职业之一是替别人办丧事,他的学生都懂得怎么办丧事。子贡到了人家家里吓了一跳,为什么?因为这三个朋友一个过世,另外一个在唱歌,还有一个人一边在编草席,一边在唱歌,子贡吓一跳说:你们两位怎么可以这样子呢?面对尸体唱歌,这很无理啊,这也很不符合常情啊。这两个人就笑了,他说你们儒家懂什么呢?我们是道家,不一样的,所以后来子贡回去就问老师,这两个人怎么这么奇怪呢?孔子说:你不要随便比,我们是方内之人,他们是方外之人,所以儒家把这个当做是方内,方就代表人间嘛,在人间之内,道家是超越人间的规矩,不一样的观念,我们很难去评价谁对谁错,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对错的。而是说你能不能够在自己的原则上过自己的生活。
另外一次,庄子就写子贡到楚国去,经过汉水的南岸,看到一个老人家,抱着瓮去浇那个菜园,抱到菜园的时候水都倒了一半了,子贡看了很不忍心,说老人家你这样做太没效率了,我来教你,用桔槔,桔槔就是我们乡下地方有时候打水的水井,简单的机器,打一打水就出来了,很快,我小时候还用过。他说你为什么不用接羔桔槔呢?装个小机器,就可以把水从河里面打上来了,这老人家就生气了。他说,我的老师告诉我。他老师是谁呢?当然是道家的。就说你们这些人老是想用机器,使用机器的话,就会有机心。我们现在讲心机,古时候讲机心,倒过来。你用机器就有机心,你心里面有这个计算的想法的话,就代表心里很乱,常在想这样好不好,那样好不好,这个赚多少,那个赔多少,老是算这些。这些算到最后,有效率你也不见得就快乐,你心里面就乱掉了。这也是拿子贡做例子,代表他到各地跑,遇到很多事情,也代表孔子的学生里面最特别的一位,可以跟其他学派的人来往,来往之后,不见得代表子贡是对的,但至少让你见多识广,通达了。孔子对这个学生的评语,就一个字“达”。一个人只要通达的话,他做官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