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仲子路初进孔门的时候,很不安心读书,有时,孔子在上面传教,他便在下边摆弄长剑,等夫子考问时,总是一问三不知。原来,子路并不喜欢读书,他的志向是当一名武将。起初,他的性情野蛮、粗俗,可后来,他不仅改掉了这些坏毛病,而且学习还很用功,成了孔子的忠实门徒。孔子是怎样使子路回心转意的呢?这里有
一年春天,孔子带领弟子到尼山游览,来到半山腰的时候,孔子突然喊停住,命子路到后山小溪里去取水。
子路到了后山,来到溪边,刚要猫腰提水,只觉得身后树摇草动,寒风袭人。他猛回头,啊,不好。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从草丛中窜了出来,眼看就要把子路压在底下。子路倒也反应敏捷,说时迟,那时快,他一纵身,闪到一块大石头后面,那老虎扑了个空。
老虎不死心,又向着子路猛扑过来。子路赤手空拳,使出浑身力气,和老虎连斗了几十个回合,正当老虎掀动铁杆似的尾巴向子路扫来时,子路瞅准时机,一把抓过老虎的尾巴,使劲在手腕上挽了两圈,接着奋力一拉,丈把长的虎尾巴硬叫子路连根拔了下来。老虎屁股血流如注,嗥叫着逃跑了。
子路歇息了一会儿,等心静了,气也不喘了,便汲了溪水,又把老虎尾巴挟在腋下,十分得意地来见孔子。可孔子对子路连看也不看,接过水便喝。子路按捺不住了,便问:
“老师,书上有没有打虎的方法?”
孔子平静地说:“书上没有。但我听人说过打虎的人是分四个等级的。”
“哪四个等级?”子路急不可待地问。
孔子说:“一等打虎按虎头,二等打虎揪虎耳,三等打虎抓四蹄,这最后一等……”
“最后一等怎样?”子路急着问。
“这四等打虎拽尾巴。”
子路一听,满面羞愧,悄悄地溜到山崖,把老虎尾巴甩进了山涧。子路独自登上山顶,蹲在一块大石头上,越想越有气:“老师明知山里有虎,却指名叫我去提水,这不是故意要让老虎吃掉我吗?”想想自入孔门后,一直受孔子的奚落,被同学们看不起。子路觉得热血直冲脑门,顺手抓起一块石头,要去和孔子算总账。
子路见了孔子,怒气冲冲地问道:“老师,你学问满腹,我比不上你,可你能战胜一个英雄武士吗?咱们来较量较量如何!”
孔子不急不躁,笑了笑,说:“由啊,你一个壮汉要杀死一个手无寸铁的老者,这不是很容易的事吗?这算不上英雄武士,只不过给自己留下骂名,叫后人耻笑他不仁不义不道德,办事鲁莽、粗俗,没头脑而已。我早就听人说,杀人也是分等级的。”
“怎么分?”子路又沉不住气了。
“共分五等,一等杀人用笔,二等杀人用口,三等杀人用拳,四等杀人用刀。最下等的人杀人才用石头哩。”
孔子这—席话,说得仲子路无地自容,只好悄悄地把石块丢了。孔子问:“由啊,你听说过为人的六种毛病吗?”子路摇摇头。
孔子说:“你坐下,听我告诉你。喜好仁义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愚昧;喜好机智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放荡;喜好信用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谬误;喜好直率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褊狭;喜好勇敢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祸患;喜好刚劲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狂妄。”
孔子就是这样,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教育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从此,子路在人前再也没有了傲气,实心实意地跟着孔子学习,终于成了孔子的得意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