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自古有四爻、八景、三塔、七寺、十八阁、七十二卫门之称。城区内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于城关各处。给济宁古城留下了许多以寺观庙堂、官署衙门命名的街巷地名。如城隍庙街,明洪武二年曾建城隍庙,城隍系司管地狱之神,以庙得街名,今为红星中路的古槐路至共青团路段。皇经阁街,原名三元宫,俗称三皇庙,明代修建一座收藏《玉皇经》的阁楼,故名。天仙阁街,俗称奶奶阁街,以阁得名,明代曾修建天仙阁一座,清代改称天妃阁。鼓楼街,以明代鼓楼得名,旧时城内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昏晓。
以官署衙门命名的地名。由于济宁明清时期每年有数万担漕粮经运河抵达京都,明清王朝在济宁设置了总督河道部院署(河道总督)及察院之类的管理机构,这些官署机关成为现今济宁街巷地名的遗迹,如察院街,以抚、按察院得名。旧有南北二街,北街系明代察院街。南察院街系元代以前察院驻地。厅门口街、厅西街,以运河厅官署得名。道门口街,以清代运河道署(俗称道衙门)得名。院门口、院前街、院后街,以明清两代总督河院署得名。鼓手营街,因清代运河院、河道两署设官用乐队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