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南池就是王母阁湖,位于济宁旧城南部,2.5公里处。今“王母阁路”北段路西,据文献记载:王母阁原名“南池”,俗称“王母阁坑”,1982年更名为“王母阁湖”。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年至756年)“南池”中部偏东“土阜”处建阁楼一座,内有王母娘娘塑像。明代称“王母阁”,取杜甫《秋兴八首》因“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意命名为王母阁湖。
济宁人不可忘记,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光临济宁游“南池”时,曾作《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之诗:“秋雨通沟洫,城隅进小船;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这是对当年王母阁美景的真实写照,诗人饱蘸浓情大笔描摹了唐朝济宁古南池的自然生态景致,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南池秋景风光图”。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为了纪念李白、杜甫一代诗仙诗圣在济宁的胜迹,当时济宁知州王恩培主持开建杜公祠,祠内塑有李白、杜甫、贺知章、许主簿塑像,体现了济宁人对文化名人尊崇和爱戴。
1928年的一场战火,王母阁和祠遭到了毁坏,其建筑砖料被当时驻军修筑了工事。
1984年,济宁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王母阁湖”进行开扩水面,占地705亩,清淤护坡,植树绿化,重建桥闸,为筹建“王母阁公园”打下良好的基础,后又多次进行整修。
时王母阁公园湖水清澈,常年不涸,每到盛夏季节,钓鱼的人来往不断,湖面银波闪耀,湖面荷花盛开,岸边绿色葱葱,现“王母阁湖”经扩建改称南池公园,已成为济宁的标志性景观。
以上说的是唐代古南池,济宁另外还有一处南池,形成于明代,地址原在现太白楼下,济宁八景之一的“南池荷净”就是指太白楼下之南池。据州志记载:“明正德12年(公元1517年)知州康士臣环太白楼下植莲数亩,根深茂密,不啻千百菡萏出,清香袭人。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河帅李瓒建“观莲亭”于池上。清康熙南巡驻跸济宁时,对南池胜景大加赞赏,并题“炳耀千秋”四字,建御碑亭。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驻跸南池时,立南池诗碑。
这时期的南池建筑别具一格,布局精巧,花繁树密,荷香藕肥,鸥鹭相呼,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游人络绎不绝。历代题咏南池的诗歌很多:太白楼前春水多,南池春老白苹波。白苹波上风还雨,欲采芙蓉将奈何。
下面这首仅仅28字的诗,是一位弱女子写的,据说后来有许多诗人看到此诗后,自叹不如,一时为之搁笔:南池池水足清涟,池上酒楼高插天,鸥鹭相呼楼前过,纷纷残雪扑秋烟。
解放后太白楼下的南池开辟为市区马路,即太白楼路了。南池荷净也成了济宁八景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