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组织有关领导、多学科专家对山东京杭大运河的关键区段———济聊段全程考察,实行大型会诊,研究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遗,这是在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的关键区段召开的关键性会议,是全国政协为此召开杭州会议的继续,意义可载史册。
把这件大事办好,可救活京杭大运河的“心脏”戴村坝———南
旺闸,科学设计建设济梁运河,开挖穿黄隧洞,使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像都江堰那样创造历史和当代水利的辉煌,恢复和发展济宁“运河之都”的传统地位,这对济宁发展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戴村坝———南旺闸是古代京杭大运河的“心脏”和灵魂,恢复运行是京杭大运河文物保护的一项紧迫性抢救任务
从吴国开邗沟算起,京杭大运河局部通航已二千四百多年,元代经过山东的全程通航也已七百余年,可以说,京杭大运河是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国水运科技成就的集中体现。说她是中国历史上水利发展到巅峰的标志也不为过。它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交流,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从人类建设工程对中华民族社会历史的进程影响看,它应该是中国的第一功臣,远远超过了长城!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运输的河,文化的河,生态的河,更是一条科技的河,其总长1782km,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在山东越过临泰(山)水脊,穿过整个黄淮海平原,长年通航,维持久远,解决了数不清的科技难题。其科技代表作是戴村坝———南旺闸,把它称作京杭大运河的“心脏”和灵魂,实在是名符其实。
这一工程始建于1411年(明永乐九年),为明工部尚书宋礼、采用“农民水利专家”(毛泽东语)白英的建议,历时8年建设成功。巧妙利用大汶河水,在京杭大运河的水脊区济梁运河段形成相对充足而且自动调节的水源,实现了以汶济运的目标,保证了京杭大运河明清两代的通航,形成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沿运经济带、文化带和城市群。戴村坝———南旺闸的科学成就,学术界公认可与都江堰媲美;十九世纪初,美国水利专家考察团团长方维因看了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后说“此等工程在十四、五世纪工程学的襁褓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令我后辈焉能不敬而且崇耶!”1965年毛主席来山东视察时指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可惜这一工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位山工程时被毁掉了!成了京杭大运河的第一大痛。虽然周总理于1963年就纠正了位山工程拦黄大坝的错误,但毁掉戴村坝———南旺闸的严重错误至今没有纠正。我明确指出,这是当代中国水利界的一大遗憾,我们山东水利界特别是济宁水利界应该首先正视这个问题。纠正这一错误,救活大运河的“心脏”,首先应列入国家一级文物抢救规划并列入南水北调东线文物保护计划。
南水北调东线可为恢复戴村坝———南旺闸运行、科学设计济梁运河做出贡献,可创造当代中国高科技水利工程奇迹,建成山东的“都江堰”
济梁运河处于京杭大运河的水脊区段,这里有泰山造成的大汶河、泗水水系,形成了南四湖、东平湖,这是当年宋礼、白英设计戴村坝———南旺闸的自然基础条件,也是今天科学设计济梁运河、创造当代水利奇迹、保证东线建设成功的自然基础条件。恢复戴村坝———南旺闸、小汶河运行,以“降河减闸,南北分流,以北为主,稳运畅泄”的原则设计济梁运河,把南四湖、东平湖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优势,并在北端开通穿黄隧洞,把梁山县和张秋镇紧紧的联在一起,就可以保证京杭大运河全线通,就可以迅速形成从济邯铁路至梁山县的晋煤外运的大市场。这样科学设计济梁运河,即可建成山东的“都江堰”,国家可获六大效益,创造当代水利工程奇迹。
恢复戴村坝———南旺闸的运行,充分发展戴村坝———南旺闸南北分流的科技成就,使南旺闸的南北分流、自动调节发展为南四湖、济梁运河南北分流的全程自动调节,建成鲁西防洪兴利自动调控工程保障体系,一劳永逸的解决鲁西水灾,使鲁西广大地区成为水旱从人的宝地乐乡,达到“天、地、水、人”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创造国家可以引以为豪的现代高科技水利工程,建成山东当之无愧的现代“都江堰”。
在京杭大运河与黄河交界的节点,开通穿黄隧洞,实现京杭大运河的全线通航。穿黄隧洞按既能通航,又能通车设计,使黄河悬河阻隔两边交通的劣势,一跃成为水陆并进的优势,使其成为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部一个独具特色的交通枢纽,成为山东现代化水利和交通建设成就的突出代表,其意义可远播世界,永载史册。
济梁运河把南四湖、东平湖紧密地联结起来,其洪水既可自流北调,又可自流南排,使整个鲁西地区做到涝能排,旱能浇,使整个黄淮海平原的三条大河(黄河、淮河、海河)联合运作,不仅一劳永逸地解决鲁西水灾,而且使三河达到优势互补、矛盾自消,为优化黄淮海平原的生态做出巨大贡献。
引水(洪)入黄冲沙,可把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关于黄河下游“四不”的治理目标落到实处,开拓黄河下游治理的新路子。所谓“四不”治理目标即“河道不断流,大堤不决口,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据测算,如果建国以来每年通过东平湖增加入黄水量20亿m3,现在东平湖以下黄河长373Km、宽500m的河床可下冲6.5m。今后与黄委的调水调沙相配合,效果更佳。下一步把沂沭河、河南周口市以上的淮河水引入南四湖,每年北调水资源可增至100亿左右,可以为兴运、治黄、优化黄淮海平原生态做出重大贡献。
同时大大减少了江苏省的水灾,大大降低了淮河治理的难度。
不仅为恢复梁山泊景观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把鲁西重要旅游景点组合成整体优势,对发展山东旅游事业有重要推动作用。
显然这样设计济梁运河,南水北调东线就全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南水北调“综合效益”的要求,做到了古运河与现代运河的完美协调。而“三级提水”方案违背山东实际,将打掉济梁运河的综合功能,打掉了恢复戴村坝———南旺闸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增加鲁西水灾,是根本性错误。这一错误从本质上讲是上世纪位山工程错误的继续,必须坚决纠正。对山东这样重大的水利科技问题,我们山东水利界特别是沿运城市的水利界应该研究明白,否则怎么对得起省政府和沿运各市政府对你们的信任呢?
当地政府为恢复戴村坝———南旺闸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完全符合南水北调东线济梁运河段科学设计的要求
几年来,当地政府为恢复戴村坝———南旺闸的运行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小汶河、戴村坝———南旺闸及其有关问题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工程勘察,提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案和工程预算。其中恢复南旺闸的小汶河段约计45km;新改建桥梁42座、闸 8座,恢复南旺闸分水口石拔岸,三项工程初计投资8650万元;修复南旺闸到光复河段,使济宁城老运河恢复运行需投资3660万元;同时,恢复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需投资929万元,总投资约1.32亿元。
济宁市政府要求恢复戴村坝———南旺闸是完全正确的,完全符合南水北调东线济梁运河科学设计的需要,完全符合山东的实际,意义十分重大,应该得到省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如前所述,济梁运河的科学设计方案是“降河减闸,南北分流,以北为主,稳运畅泄”,这一方案的实质是把南旺分水枢纽扩大为济梁运河和南四湖。所以只要把恢复后的南旺枢纽与降低河底之后的济梁运河连结起来,问题就很好解决了。今后,我们在这里既可看到恢复运行的古代都江堰(戴村坝———南旺闸),又可以看到一座新建的山东都江堰(降低河底之后的济梁运河和南旺闸),这古今两大工程将向国内外充分展示中国水利建设古代和现代的辉煌,以及两大辉煌之间巧夺天工的结合,这一组高科技的水利建筑物,将会成为国内外科技旅游的圣地,大大强化济宁“运河之都”的地位。
只要我们对济梁运河的设计方案做出科学决策,资金是不成问题的,初步测算,把其“三级提水”设计方案改为“降河减闸”方案,全程改造济梁运河,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东线建设成功,而且可以从南四湖开始直到京津全程自流通航,大大节约运行经费。所以交通部给我来信肯定这一方案。山东省水利厅和交通厅两部门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争取这一方案尽快得到国家批准,以永远造福山东,服务全国。
恢复京杭大运河运行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京杭大运河申遗活动,抓住南水北调机遇,促进有关部门统一认识,尽快恢复戴村坝———南旺闸的运行,恢复大运河全程通航,这是当代应该而且可以很快完成的任务。这将进一步展示京杭大运河的现代生命力,反映出文物保护和申遗活动的巨大功劳,反映我国现代水利工程的伟大成就和已经达到的高科技水平。
交通效益。一条京杭大运河相当于三条单轨铁路的运煤能力,我从济南铁路局了解到,铁路部门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运煤压力大,经济效益差;从山东省高管局了解到,京沪、京福等高速公路均因运煤超载压坏路基,给高管局带来很大的困难。据统计,京杭大运河两岸,仅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四省一市就有2亿吨的煤炭运输市场。只要按“降河减闸”的方案设计济梁运河,济宁、聊城两市有关县就可以很快建成晋煤外运的大市场,适应当前国家晋煤外运的紧迫需要,推动我国经济发达区继续稳定持续发展。济宁、枣庄两市的实践证明,运河航运通到那里,那里的城市就发展,农村就变化,农民就富裕。
调水和生态效益。南水北调东线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南四湖、长江两大水源地。南四湖是中国江北第一大淡水湖,面积1268km2,地处黄河、淮河两条大河中间,高程适中,科学设计可以使其大量蓄水并南北自动分流,而在黄淮海平原中,淮河居南,水量丰富,季节来得早,而海河居北,水量缺乏,季节滞后,只要把济梁运河适当下降,南四湖的水就可以自流到海河流域,直到北京通县。开通穿黄隧洞,沿黄河北大堤开一引水渠,又可以把南四湖的水引到北展, 自流入黄河,为黄河下游增水,收到引水入黄冲沙之效。遇到特枯年份,又可用江水向南四湖补水,保证京杭大运河航运和华北平原生态的需要。显然,只有这样认识东线才符合东线的实际,才是正确的,才对济宁、对山东、对国家最有利,东线才能经得起市场和历史的考验。
旅游效益。鲁西地区、运河两岸历史的旅游景点众多,穿黄隧洞的建成就可以把这些景点用京杭大运河水路串联起来,配之陆上交通,编成一个水陆结合的旅游网。显然,鲁西的旅游事业将会很快地发展起来。
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南水北调东线建设工程,是山东自明代建设戴村坝———南旺闸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程通航以来,所遇到的最大的造福山东的水利建设工程,而这一水利工程只有按“降河减闸,南北分流,以北为主,稳运畅泄”的方案建设,才能达到东线建设的目标,确保东线建设的成功,确保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成功,这是确定无疑的。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今天,我们山东一定可以做到按照正确方案建设东线,山东水利界特别是沿运水利界应该为此做出贡献,我将为此竭尽努力。
(作者为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