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反哺,春蚕吐丝,松柏刚劲,这世间有太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究竟哪一种,才是“仁”呢?
“仁”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一个字,而在这个现代化的先进和平时代,儒家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儒家大作——《论语》。
书前是冗杂的孔子生平介绍,孔子一生志愿做官,却始终郁郁不得志,但越挫越勇。这与陶渊明的性格志趣恰恰相反,我不禁感到疑惑。
窗外日光甚烈,夏日的阳光迷醉人眼,困意爬上眼睛,我把书一摊,阖上了眼睛。
眼前一片黑暗,却渐渐清晰了,出现了一座简陋的茅屋。我瞪大了眼睛,看到茅屋中依稀有两个对坐的人影。“老师,学生应如何学习。”对面的人传来苍老的声音,“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楞在了原地,这是孔子!我忙跑去,孔子的学生已经躬身退下。“仲尼?”我呼喊着。屋中的孔子看到了我,朝我微微一笑,行了个礼,当真是谦和有礼。“可是为求学而来?”我摇摇头,“有问题,想请先生解答。”“请。”“先生可是志在仕途?却始终不得志,为何仍苦苦追求,难道热衷于功名利禄吗?”孔子轻笑,摇摇头。“非也。若能为官,则报效国家,此为“孝”,亦为“仁”,“何解?”我疑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言之有理,多谢。”“不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夕阳西下,屋中两人相谈甚欢。
微微的凉风吹过,吹开了我阖着的眼眸,我眨巴了下眼睛,刚才的一切历历在目。我望着书上的孔子画像,这一场“约会”,真的“拉近”了我与孔子的距离,了解了孔子的人格,收获了“仁”。
“仁”是什么?这恐怕是世界所有优良品德的统称。与孔子的“约会”,使我深入地了解到这些。
回想着孔子略微破旧的茅草屋,这恐怕是真正的“安贫乐道”吧。孔子弟子三千,绝对算不得贫穷。只是孔子甚少收学费,将教育带到基层,真正地为大家无私奉献。
“孝”为万事之根本,孔子真正意义全方位的诠释了“孝”的真正含义。人生在世,往小了看,只是侍奉在双亲前,往大了说,精忠报国,更是光宗耀祖。当然我们要按实际来,我们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完善自己的一点一滴,便可使父母欣喜,何乐而不为?
学习,更是我们面对的重要问题。实则孔子已经一一为我们解答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然而我却更欣赏孔子的谦逊。孔子已然是圣人,却仍能做到不耻下问,甚至可以为了真理询问两个小孩子,这是多么高尚的求学精神!相较我们,有了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是多么可笑的想法!孔子能不耻下问,说明了他有一颗执着求学的心,这更是我们要学习的。
“仁”还包括很多。我与孔子的“约会”,让我受益匪浅。之前对孔子座下弟子的成功感到疑惑,现在发现不过是因为孔子言传身教。我与孔子的约会,真正令我领悟到了“仁”的真谛。青烟袅袅,日光和煦,孔子,我期待着与你再次“约会”。
象达中学206班 吴秋韵
指导老师 李晓霞
点评:本文看起来是读后感但又与一般的读后感有很大区别,作者把自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以一场梦的形式表达出来,此举非常巧妙。通过阅读全文,可以看出作者对孔子思想的思考和理解都较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