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
“士”是上层与下层转换的重要纽带

    春秋讲坛2015年第一讲《孔子与士》结束后,主讲人鲍鹏山教授接受了《文化周末》记者独家采访。在回答“是否可以将士这个阶层,看做是一个下层向上的通道?”提问时,鲍鹏山教授表示:“士是上层与下层转换的重要纽带,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一个向上的通道。”“士这个阶层是上层社会的最基层,如果在周朝的时候,跟下层社会是有个明显的界限的,所以说他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身份一丢了就很麻烦,有了这个身份,他还属于上层社会,只不过在上层社会里面,他是最低一个层次,并且他是很有可能会掉到下层去。像后来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普通的老百姓就可以变成国家的管理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一个向上的通道,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说白了,从本质上讲都是向上的通道。这个向上,不一定要是上到权力的上升,就说你整个人生,比如说改善生活也叫上升,国家就是要保证人们这种向上的通道是畅通的,并且是公正的。比如说在科举考试的时候,这个士本来就不是身份了,那唐宋以后的士很多就是农民啊,但是在孔子时代,士最初是一种身份,当时孔子他也很难一下子去改变,让庶民百姓怎么样。凡是到他那里学习的人,他确实也是给人提供了一些通道。我们现在看孔子的学生里面,像子路什么的这些,就是他到底是不是个士?这个学术上可能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是确确实实历史不断的发展,从孔子那开始开了个头,只要你愿意去读书,愿意去学习,那么就有可能凭能力往上走。这种情况到了战国时候变得就比较自然了,战国时代说实话是实用的时代,我不管你什么身份,你能帮我忙,能帮我把他打败就行。孔子应该说在他那个时候,如果孔子有一点身份意识,那也是可以理解的。”鲍鹏山教授说。士本来是一个阶层的概念,是一种身份的表示。天子、诸侯、大夫、士,天子拥有天下,这个天下是继承来的,天子分封诸侯,诸侯的权力从政治上来讲,他是来自天子的赐予,但是他可以世袭,所以这也是继承,诸侯下面是大夫,大夫下面才是士。大夫有两种形式,有世袭的,当然也有依靠品格、知识和技能上去的,就是通过士的身份上去的,所以说士是可以成为大夫的。大夫下面是士,士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天下不是他的,国也不是他的,家也不是他的。所以孔子在讲话时,张口闭口就是“有国有家者”。什么叫有国有家者?很简单,有国有家者有责任,你是被拴住的,你被国拴住了,你被家拴住了,你离开这个国,离开这个家你啥都不是。所以当孔子跟诸侯、大夫们说,有国有家者的时候,实际他自己的意思是,我们是自由人,你是有国有家的人,你是责任人。孟子张口闭口就是天下国家,这句话的背后就是你们才是责任人,我只是帮你忙,而现在我这个帮忙的人,比你们还更积极,你们就看着办吧,有这个意思在里面。这是有国有家者。那么士呢?天下国家都不属于他,在周朝这样一个政治结构里面,他唯一能够获得的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所谓的六艺来获得一个位。士对于这个位是孜孜以求,所以我对士的理解,就是通过礼乐射艺书数这样的专业技能,来获得的位置。士也仕也,士就是仕。由于他们唯一的生活依赖,包括他们在社会上能够获得相应的身份,得到尊重,他们只能靠去做官,只能靠获得一个位置,所以这个位置对士来说非常重要。
  鲍鹏山教授认为,这个“士”,它是个历史概念,现代社会这个“士”确实是不好说了。今天我们说“士”,比方说,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并不是指所有读过书的人,不是拥有某些专业知识的人。现在大学都普及教育了,这是第一点;第二呢,即使在大学里面,从事人文学科的是不是就一定是知识分子,也不一定。因为,孔子有句话叫“君子不器”,就是说假如一个人只是凭着自己的知识和专业在这个社会上立足,那么他永远都只能是专业技术人才,就是器。知识分子必须要以对公共事务有关心,敢发言,敢担当,那么这是古代的士的品质。


鲍鹏山 


鲍鹏山春秋讲坛纵论“士”的品质(刘传伏 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