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没有泰山雄伟,没有华山险峻,更不及集名山之大成的黄山被人向往,但是,它却因一部《水浒传》而名扬天下,且堪称英雄之山。
更值得叙写的是,梁山是革命老区,是八路军、解放军和革命人民的家园,是消灭来犯之敌的好战场。
抗日时期。1939年8月2日拂晓,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率师部和以杨勇为团长的686团,刚进驻梁山西麓的张坊村,就接到报告说,日军精锐坂垣师团32师团一个骑兵大队和炮兵一部六百余人,由运河上的靳口镇西进,下午可到梁山。首长决定:吃掉这股敌人!师指挥所安在黑山头高地,队伍埋伏在虎头峰下刘庄、前店子集、石头园一条敌人必经的东西大道两侧。罗政委完成部署,读起了《水浒传》,还高声朗诵书上的诗:“赤日炎炎似火烧……”并风趣地对参谋长说:“现在咱们都成梁山好汉了,不过,今天要劫的不是贪官污吏的生辰纲,而是日军的大野炮。”
下午2时许,敌人进入埋伏圈,首长一声令下,担任主攻任务的686团10连的3挺机枪首先叫起来,接着步枪、手榴弹、迫击炮齐发,打得敌人蒙头转向,人仰马翻。此时,骑兵连乘机冲入敌阵,用马刀、刺刀杀向敌人。短时间内,敌人大部被歼,只剩丢盔弃甲的二百来人逃到虎头山峰西南的独山,很多民众拿着标枪、铁锨、镢头、石头……来帮助军队围歼敌人,当晚就把残敌全部解决了。至此,除十几人被俘外,日本天皇皇叔少佐大队长长田敏江以下六百余人全部被歼,缴获野炮等大量战利品。战斗结束后,罗政委题的“还我山河”和陈代师长写的“抗战到底”,还被劳军的民众索去刻在了虎头峰的岩壁上。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突破黄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7月4日晚,刘邓首长从孙口———蔡楼码头渡过黄河,路经蔡楼、赵堌堆、房那里,住河西村。首长指挥部就设在该村一农户家里,指挥解放军攻打郓城,揭开了鲁西南战役的序幕。梁山地区的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各区都成立了兵站,组织群众抬担架,送水送饭、转运伤员和作战物资,妇女做军鞋,儿童站岗放哨……共出动民工约近十万人,相当于当时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支援解放军作战。战役进行了28天,先后完成了郓城、定陶、羊山集等重大歼灭战任务,共歼灭敌人4个整编师师部,9个半旅5.6万人,生俘55师中将副师长理明亚等7名军官及以下4.3万人。
梁山西麓,一个三面环山松柏叠翠的山坳是革命烈士陵园,那是梁山敞开的温暖怀抱,在那怀抱里安眠的是梁山战斗(也叫独山战斗)、鲁西南战役等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墓前的数座石碑上刻有林伯渠、谢觉哉、杨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字和题词。烈士英雄们将与梁山共长久,与日月同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