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是生命的学问,孔门后学乃至整个儒家传统,无不强调生命的践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儒家文化
孔孟儒家文化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道家的生死观:顺应自然,与道同体,苦在自然之未能顺。禅宗的生死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苦在无明之未能除。
士人敬畏上天指敬畏天道、天命,儒家认为,心存敬畏的人就能够仁民爱物,推己及人,推人及物。
从儒学的逻辑源头考察,圣贤人物从不反对“食色”,更无压抑人性的思想讲述。
涉及公共政策、思想学术、文化事件等各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当代儒家的最新发展状况
《尊德义》是郭店楚简中的一篇政治专论,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这篇出土文献虽然在编联和释读上仍存在争议,但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大体可识。
《礼记·儒行》篇和《荀子·儒效》篇都是战国时期儒学对自身的定位和理解的反映,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可以看出战国儒学发展的脉络以及转向。
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是东方道德观的核心,而孔子的道德学说则是其形成的基石。
孔子于洙泗之间聚徒讲学,洙泗遂成儒家文化的象征。
春秋时期,洙泗二水流经鲁国都城曲阜,孔子于二水之间聚徒讲学,创立了儒家学派,洙泗遂成为儒家文化的象征而名闻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