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转型、再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前者为体、为道、为源,后者为用、为器、为流。
儒家文化
孔孟儒家文化
孔子把“道”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求士人为“道”的担当者、固守者。
《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305篇作品
以孔孟之乡为源点,向善、称善, 以善为美,从善如流。美美与共,尽善尽美。
先秦儒家把战争作为关系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来看待,认为文、武之道不可偏废。在他们看来,战争的目的性服从于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目的或动机的正义性是战争正义性的前提
杨海文援引古今学者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中庸》做出了细致解读,并重点分析了孝与德、德与位、德与礼、孝与礼、礼义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等问题。
在印尼约有数十万梅州老年客家华人,他们身份证上的宗教信仰是“孔教 (Kong Fu Cu)”。为什么“儒家学说”在中国没有形成宗教,反而在东南亚部分国家被认定为宗教信仰呢?
君子志在担当,忧乐天下,是儒家脉动的“道统”,薪火相传,绵延千年。
朱子学自13世纪初开始东传朝鲜,在15世纪趋于鼎盛,日本则以朝鲜为中介接受朱子学,在17世纪初呈现繁荣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