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心湖中一朵盛开的白莲,芳香着我的成长。 ——题记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经典之作,如“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它们如一朵朵艳丽的奇葩,绽放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上,它们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华历史的夜空中,它们如滔滔的江流,流经中华的每一寸土地,芳香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心灵,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它们之中我唯独嗜爱《论语》,这部言简意骇,哲理深邃,发人深省的中华经典,使我学会了爱人与自爱。
《论语》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论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它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蕴含的是智慧,是一种从极朴素的自然法则中演绎出的生命的大智慧。
回首我的成长经历,《论语》犹如营养品,滋养了我的精神生活,《论语》犹如一盏明灯,引导我学会了爱人,学会了爱自己。
《论语》伴我成长,《论语》让我学会了孝敬父母,学会了感恩。读“入则孝”我深受启发,牢记在心中,在生活中我要孝敬父母。母亲的爱犹如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遮风挡雨;而父亲的爱犹如山一般稳重。总是在我犯错误时,给予我正确的指导。在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入则孝”这句话的见证。早上,我起的很早,看见妈妈还在甜甜的梦乡里,这时我总不去吵醒她,自己像小猫一样,轻手轻脚的走出房间洗漱,然后自己做早餐,虽然我的手艺不如妈妈的好,但我做的早餐里总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很甜蜜,很满足。中午,我放学后,就即刻回家,在路上有车就会立刻停下,因为妈妈总是在我上学前叮咛:“路上注意安全,小心点!”这一声柔柔的,充满爱意的叮咛,我时刻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来到家,我就亲切的喊“妈妈,我回来了!”然后,把书包轻轻的放在房间里,就去帮妈妈准备饭菜,妈妈总会问我喜不喜欢吃,我总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很喜欢!”妈妈听了,眼睛笑成了明亮而美丽的月亮,看着妈妈的笑容,我即使再烦恼的事也消散了。我们一起坐在餐桌周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突然,妹妹说到“我怎么没有筷子?”“我去拿!”妹妹话音刚落,妈妈就站起来了,“不用了,我去拿!”我立即拿来一双筷子,我想让妈妈安安静静地吃一顿饭,她不能总是那个在吃饭时站起来的人,我应该多分担妈妈的辛苦。妈妈看着我欣慰的笑了,我也笑了。
这时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三个字 “入则孝”,虽短小,但道理深刻,《论语》滋养了我的精神生活,让我学会了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女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要爱老师,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掌握知识和技能,无论春夏秋冬老师都在岗位上,粉笔末就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飘到我们心中,温暖了我们。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他们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老师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老师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屋顶的灵芝和人参……
《论语》告诉我生活中,我需要爱的人很多,只有我学会了爱他人,才能学会爱自己。
《论语》伴我成长,《论语》让我学会了爱他人,也让我学会了爱自己。从论语我学会了爱自己。对于我们这种在知识的大海里徜徉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那一个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了,我总是绞尽脑汁把它们攻克。
阅读经典,伴随经典成长,我是海边沙滩上的一个游玩者,只是捡到了几片贝壳而已。
《论语》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惟其已经走向世界,我们中国人才更应该珍视它,用现代人的眼光,好好审视它,自觉地去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让祖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让我们做一个富有理想,品德高尚,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一代新人,把自己的爱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