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是根,道德是魂。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国人民的魂。多年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这些优秀品德的执行、推广与感召下,历代中国人在我们祖国这片肥田沃土上演出了一幕幕生动的活剧,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遗憾的是,此前曾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人们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忽视、轻视乃至反对、抛弃过,有人还想方设法给优秀传统文化抹黑,结果出现了日益加重的道德滑坡现象,人人深受其害。在党中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号召下,国内有识之士认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当年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今后再结合,还能取得更大的胜利。所谓结合,一是与中国国情结合,一是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学习国学的各种活动蓬勃兴起: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朗朗诵读《三字经》、《论语》名句,大学生晨读传统文化、一些企业家的老板坐着飞机到北大、清华等名校学做儒商,各市县用各种方式表彰孝子,提倡孝道。全国人大把每年的清明、端午、仲秋定为法定假日,各地都在用各种方式开展以孟母为代表“中华母亲节”的活动,人们重视国学的一片大好形势令人兴奋,更令人兴奋地是读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函八册,近一千六百万字的《“古八德”研究与故事新解》。
作为孔子故乡人,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乃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具有二十多年历史,设于孔子故里的孔子研究院,是学习孔子思想、研究孔子思想、弘扬孔子思想的重要基地。该院杨春炳研究员任主编,院内一批青年学者参与编成的这部书,被列为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之一。这套书不但从理论上,对“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讨、研究,更有大量鲜活的古代故事,对“八德”展示、说明与阐发。综观此书,有如下一些特点和优点:
一、有理论、有实际、雅俗共赏:
八本书中每本均由三方面内容组成。首先是“八德总论”,从理论上论述了“八德”的源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对“八德”予以整体了解。作为一个君子、成人、好人,不只应做到其中的一、两点,实际上整体相连,都应做到。第二部分分别论述每册中德目的源流,说明这一品德在八德整体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第三部分巧妙地利用民国年间蔡振坤先生所辑《八德须知全集》中该德目中的故事,并加以白话解释。每本书都是对某一品德的专著。有理有据,有学问,有学处,学者可以依此对八德研究进一步参考。对广大人民来说,有故事、有情节、有图像,还有对图像的讲解。一册在手,不但知其道理,更可受其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大有益处。
二、讲古人、诲今人、古为今用:
历史上古人、古事中的精华很多,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代表彰的人和事,今天看来,不一定全对,现代人不应对古人盲目相信、盲目复古。在《八德须知全集》大量故事中,有许多精华部分,在“新解”中评述,告诉今人应如何汲取,其中有些愚忠愚孝的故事,“新解”中也都予以简要的评论。不但让人们从正面学习经验,也可从反面吸取教训。古之“三纲”、“五常”应该分开,“三纲”是维护封建制度的规范,“五常”(仁、义、礼、智、信)则是人们在社会中应遵循的伦常,与书中“八德”相通、一致。人们对这些优秀品德,不止理论上肯定,更主要的是实践中学习。读过此书,就可悟到学有榜样。今日人们素质要提高,正应从八德中去找。
三、编排精、装帧美、赏心悦目:
这套著作,人们见后,首先有美观大方的感觉。纸张美观,版式养眼。当你翻开目录时,发现编写次序紧谨科学。每册各德的许多方面多所论及,给人以清晰、深刻的感觉。至于后面的故事新解部分,也安排得当。图与文左右对照,左面是故事和画面的原文,右面是白话新解,一目了然。画面为古典木刻、生动形象,每幅画上还有简要的文字说明。看左面,把人的思绪引向古代,看右面,得知如何对待古人的德行。一书在手,观之清晰明了,思之深获教益。
孟子说 “理义之悦我心,犹雏豢之悦我口”。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都是“食粮”,古人认为“八德”乃人间道德之准则,今人认为“八德”亦为社会伦理之精华。人们读过这份精神食粮,可提高素质、美化心灵,进而使人际和谐,社会进步,编者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