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家德、家风、家礼、家学中蕴含的诸多有益的教化内容,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文化
宋儒周敦颐认为人类及一切生物,都是从“二、五构精”而来,亦即由天地之气交流而来,这是根据孔子所说的“礼三本”中的,由天地父母而生人类的道理。
在儒学的问题上,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历史层次,一个是现实层次,在历史的层次上肯定儒学,在现实的层次上承认儒学的不足。
孟子借用拔苗助长的故事向他的弟子们说明,急功近利,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常常是反受其害,会把事情弄糟。
第八届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9月27日在曲阜召开,来自孔子研究院的魏衍华博士作了题为《从周公“制礼作乐”看西周礼乐文明的高度与深度》的主题演讲
当人生的羁绊横七竖八束缚着他自由翱翔的天性的时候,是明月给了他抖落枷锁的激情与力量,并给他展现出了自由翱翔的无限辽阔的空间。
中秋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旧时与新年(今春节)、端午齐名。长期以来,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团圆吃月饼似乎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
中国的中秋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向外传播,周边不少国家受到影响,如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
山东曲阜的“圣人家”,由于受到历代封建帝王的扶植,逐渐成为了世袭罔替的贵族。阙里文献中,记载了孔氏后裔受田、占有田产的情况。
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现代非物资遗产的活化石,它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于儒家“团圆文化”之中,造就了东方式的、强大的“思亲”、“思乡”文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