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载:“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入水中。”笔记《唐摭言》:“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丘浚《过采石矶吊李白》曰:“采石江头,黄土一抔。其东有峨眉之亭,其西有谪仙之楼。”癸未中秋,读李白诗,思接千载,神游八荒,演成此篇,纪念伟大诗人李白逝世1241年。
公元762年(唐肃宗宝应元年)阴历11月。中国安徽当涂采石矶。一轮月亮犹如硕大的白玉盘挂在九天碧空。浩浩汤汤的长江水恰似沁人心脾的一江美酒,荡漾着清香扑鼻的五谷酝酿的酒气。从亮晃晃的天际汹涌而来的江水好像茫茫草原上驰骋的骏马骤到面前,仰天长啸,震耳欲聋。波峰浪谷之间,千万颗碎银般的月光铺盖住江面,浮现一条银辉熠熠的游龙戏水玩珠,通体透明的生命精灵驾驭着哗啦啦飘逸的江风,永不停息地跳跃和歌唱。
在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候,珍珠粉一样雪白的月光撒满天,铺满地,山朦胧,树朦胧。“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披着一袭如霜似冰的瀑布样的头发,双目如炬,直射天宇,穿着当年翰林院的宫锦袍,潇潇洒洒,御一股清风,来到风高浪急的大江边,乘一叶扁舟,出游采石矶江中,“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六十有二的老人右手捋了捋被风吹雨打染白的长长的胡须,左手提的一葫芦酒叮叮当当。他仰起丘壑般纵横的脖子,咕嘟咕嘟灌酒进喉咙,如鱼得水,似鸟归林,又入最佳的喝酒状态。一杯酒啊,一首诗;一斗酒啊,诗三百!没有酒香,哪有诗人?没有诗人,金樽也会“空对月”!九天的皓月,你是李白诗歌中不朽的灵魂,你是酒仙生命中不落的太阳,你是诗仙灵性中不灭的灯光。玉镜、玉蟾、冰轮、金波……圆圆明明的月亮,是善解人意的有血有肉的朋友,是喜怒哀乐的七情六欲的生命之舟。李白当年在花丛之中摆上一壶美酒,月下独酌身无一亲人,端起玉杯,疯狂痴癫,高声邀月降临人间,对着月亮,李白和李白的魂魄直呼:“月亮干杯!李白干杯!李白的魂魄干杯……!”那个瞬间,可以想象,天是醉的,地是醉的,人是醉的,月亮是醉的,只有酒仙和诗仙李白是清醒的。若你不信,至今李白十之存一的近千首诗中,咏月、叹月、唱月、歌月、怀月、望月、观月、追月、思月、念月……的诗就达三百八十二首,这占他诗歌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在李白的笔下,月亮是金魄、天镜、玉钩……月亮有皎月、艳月、清月……月亮为冰月、花月、溪月、桃李月、沧江月……千变万化,天冠碧玉,如影随形,其妙无穷。峨眉月、金陵月、潇湘月、秦楼月……月走南北大地,朝朝夕夕不停留,直至千秋的春月、秋月、寒月、晓月、关山月、汉月、今月……!古往今来,天地之间,李白爱月、品月、喜月、拜月天下无双。把童真稚情写在天空,把恋乡情丝吐在大地,把孤悲独愤镌在万物,把挚爱亲情留在骨肉……洁白如银,清澈似水,鲜红是血。至今李白的诗歌活在天上的月宫里,撒在银河的瀑布中,闪烁在锦锈的山水上,流淌在各色人的血液里。
时如白驹过隙。李白遥想大唐帝国风云历史,真如大师笔下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中国水墨画人物一般,一个人匆匆走来,又一个个急急而去,粉墨登场,曲终人散,熙来攘往,离合悲欢。唐代至“开元之治”,玄宗皇帝大展宏图,长安成世界大都市,画家吴道子之墨如天落云锦,书家张旭挥毫落纸如云烟,舞蹈家公孙大娘一舞剑器动四方,歌唱家李龟年清歌绕飞梁,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人群星璀灿,光耀九州。宇宙浩瀚,人生有涯。一刹那,苦难、血泪、衰老、重疴浸泡的李白,仿佛又重新找回蓬勃的青春。生命轻盈有如紫燕剪柳叶一样。一只彩蝶翩翩在芬芳的花丛中,一股山间溪流潺潺湲湲的欢乐,一只苍鹰拍翅云天的雄壮自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开元12年春,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唐代昌明县(今江油)青莲乡,一手仗剑“为君谈笑静胡沙”,一手持笔“兴酣落笔摇五岳”,破浪长风,云帆高挂,辞亲远游,独闯天下。他一定发过气壮山河、气吞斗牛的誓言,用手中的宝剑一招一式地在日月之光上雕刻生命的辉煌,挥掌中的羊毫一撇一划在清冷的天镜中抒发性灵的感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有心绪绵绵的巴山子规鸟,情丝幽幽的蜀国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云鬟凝翠、鬓黛瑶妆的峨眉山,“月出峨眉照东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月,你送蜀僧晏到长安,真是我的知心朋友!还有“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的浣纱越溪女?还有……?
川人出川惊海内,化虫为蝶,化鱼为龙。翌年春天,桃红柳绿,鸟雀啁啾,二十五岁的李白乘舟过长江三峡,驾一艘迎风的木船,扬帆远征。那天清晨,一个血红的朝阳直射着李白山峰挺拔一样的额头。那个晚上,一个晶亮的楚天玉钩柔水似的洒在李白热血沸腾的胸膛上。他对酒当歌,“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游襄阳,泛洞庭,旅金陵,览扬州,名山胜水留下青年俊彦李白多少脚迹与身影?做了故相的孙女婿,燕尔新婚,读书万卷,坐拥书城,积蓄力量,不愿终老林泉,有朝一日以自己的才华辅佐君王,济苍生,安社稷。功成名就,学汉代范蠡、张良激流勇退,狡兔死、狐狗烹,良弓藏,回归大自然,做个自由自在的隐士,像神仙一样想饮酒就饮酒,愿写诗就写诗。徜徉山水,快乐林间,怡养天年。结果,三年中无人三顾茅庐,“制举”不见一点儿成效。千里马呼星唤月,四蹄生风,志在千里,岂能骈死于槽枥之间。天生是人才,必定有重用。抱着这样美好的幻想,三十岁的李白形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从安陆北寿山起身,经南阳,第一次入京城长安。
李白利用故相旧关系,四处托人,呈上诗文,处处碰壁,大失所望。唐代官场关系盘根错节,裙带之风愈演愈烈,所谓广开才路是空话一句。梧桐树上净是燕雀垒的窝,根本不是凤凰神鸟的栖息之所。难怪开元年间老百姓反讽唱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皇亲国戚豪宅连云,不可一世。胸无点墨的斗鸡小儿冠冕堂皇,耀武扬威,鱼肉乡民,竟然加官晋爵。李白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激愤到顶,质问上苍:“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归去来!”进京之前,原以为阳光灿烂的长安天子圣明,群臣清廉,耳闻目睹朝廷内外官场的现状,长安大道──做官之道实质上是一条危乎高哉的难以以上青天的蜀山险道呢!
长安居,大不易。生活无计,举步维艰。李白只好辗转流落山东任城,找到族叔李阳冰,暂时寄人篱下。眼看自己不能当官,只好到此拜名家学剑术。于是,他四方漫游,喝琥珀似的鲁酒,品紫锦麟般的汶鱼,做诗赞赏毕生崇拜的战国义士鲁仲连,欣赏美丽的朝滨夕海。
孤愤和惆怅交织,豪气与凄苦相伴,白昼一去,黑夜降临,李白泪流满面,舞剑长啸自己手书的《梁甫吟》。八十岁的姜子牙恰遇周文王,落魄酒徒郦食其幸遇汉高祖。壮年李白环顾天下,竟然无路可走,公平在哪里?公平在梦中的月宫里。什么时候,温暖人心的太阳的光明才降到我身上?他对着明亮的镜子一照,人未老,志未酬,鬓毛衰,早晨的青丝暮时变成洁白的飞雪,春日的花蕾盛开历夏为秋天的白芦花。及时行乐,借酒浇愁。叱咤风云的古时将相已成荒塚,只有饮酒人留下他的真名。歌舞升平,天子安乐风流,文恬武嬉,奸佞小人当道,蝇营狗苟,素位尸餐,百姓水深火热,命系一悬。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因为有仙风道骨的朋友吴筠的推荐,天子降诏命令四十二岁的李白第二次进长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平步青云,一飞冲天。《蜀道难》受到太子宾客兼秘书监贺知章的夸誉,称李白“李谪仙”,天下风传。经推荐,风流儒雅的玄宗皇帝封李白为“翰林待诏”,专事草制文书,笔墨伺侯宫中饮宴,御用帮闲。
暮春时节,无所事事,李白独人上街进酒楼喝酒酩酊大醉。皇帝与妃子行乐御花园,要赋新词,派人持金花笺宣赐李白返宫奉命填词。沉香亭前,姚黄魏紫,清风轻拂,李白灵感一涌,诗兴大发,挥笔醉写《清平调》词三首交卷。一班梨园弟子调丝弄弦演奏,宫女嫦娥般舞姿翩跹。手持擅板的李龟年清音缭绕,声震林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树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玄宗龙颜尽悦,吹玉笛缠绵悱恻为之伴奏。杨贵妃持玻璃七宝杯饮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辞。
不久,李白奉旨醉草和蛮国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伸足要宠臣将军高力士为他脱去草靴。小小“翰林待诏”竟使炙手太监当众丢丑,由此种下以后的怨恨。李白把真龙天子当作幕僚朋友,把奸佞大臣看成酒囊饭袋,肉架衣装。李白与贺知章等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投,饮酒做诗,攀巍巍太白山,玩幽幽五陵原,自称酒中的八个活神仙……想到这里,李白自言自语,手舞足蹈起来,口诵杜甫赞诗“……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皇上,你有你的江山,我李白有李白诗篇,你的江山易改,我的诗篇千秋永传!不信,请你擦亮龙眼看一看。
不到三年,李白厌倦宫中醉死梦生、骄奢淫逸的生活,灵魂日夜不安,不愿做任人使唤的御用文人,装饰皇宫门面,愤而弃世,于公元745年春天,请求辞职归山,实现了归隐江湖的理想。高力士的污陷,奸佞的攻击,李白统统把它们丢在脑后,求得心里的风和日丽,波澜不惊。他心潮澎湃如大海,想像奇绝冠天下,文思泉涌,一泻而下,一气呵成《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日……半壁见海口,空中闻天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岩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北海郡守李邕被飞扬跋扈奸臣找借口杖杀,李白怒火填膺,把胸中的悲痛、愤怒化作一篇三百余字的长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一生傲岸苦不谐,思疏媒劳志多乖……。”他眼见天下太平,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皇帝及权贵口口声声说要重用人才,却口是心非,最喜欢溜须拍马、阿谀逢迎的庸才,吸痂成癖、摇尾乞怜的奴才,不学无术、斗鸡走马的蠢才!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冬天,渔阳鼙鼓撕心裂肺,中原大地硝烟不绝。安禄山虎狼之师的锋利的刀枪一下划破了闭目羞花的贵妃娘娘的霓裳羽衣,狼奔豕突的铁蹄使官军闻风丧胆、风声鹤唳。第二年,养虎为患的安禄山在洛阳登基号“大燕”皇帝。叛军占潼关后,唐军节节败退,玄宗吓得屁滚尿流亡命蜀地,京城沦陷,国家风雨飘摇,血流成河,白骨如麻,百姓遭殃。马嵬坡前,六军不发。禁卫哗变。凄风嚎叫,愁雨淋漓,玄宗掩泪将肥美的杨美人白绫赐死,葬进一抔黄土掩尽风流。
公元757年冬天(唐肃宗至德元年),李白不幸裹入李亨(唐肃宗)和李璘王兄骨肉战争漩涡。成者李亨为王,败者李璘为寇。李白被人丢下浔阳死牢。多亏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冒死鼎力相救,李白才幸免杀头,却被新皇帝下诏流放。寒风凛冽,波涛滚滚,一叶扁舟载着五十七岁的李白逆流到夜郎流放。
公元759年,全国天旱,天下大赦。李白在巫山得赦,九死一生,欣喜若狂,赋诗一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随后,李白继续颠沛流离,凄风苦雨,穷病叠加,创伤累累。年青力壮时,他可以“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而今风蚀残年,他“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
公元1241年前11月那个日子,老态龙钟、病入膏肓的李白带着二十年前在京城长安当“翰林待诏”之际“羁金终日照皇都”、“著书独在金銮殿”的壮丽梦幻,穿上陪伴自己多年的宫锦袍,蹒蹒跚跚地赶到安徽当涂采石矶,掏出仅有的一点银子,饮美酒,醉高台。他一口香喷喷的黄酒下肚,再附上一句青春热血喷射人间的绝笔诗──“大鹏飞兮振四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缺。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临终歌》唱完,圆月升空,江风瑟瑟。李白摇摇晃晃,踏上长江边停泊的一叶扁舟,醉靠在船舷上,挥手叫人向雪白透亮的江心拼老命哗哗啦啦划过去。
“……皎如玉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那个魂魄惊心的瞬间,天醒了,地醒了,月亮醒了。九天皓月如冰轮,江中银波似香酒。“月亮啊,我李白来了!嫦娥啊,我李白来了……!”扑咚一响,老泪纵横、喉音沙哑的李白起身对准江中心那个银粼光闪的月亮,一下扑入水高浪野的长江之中,仿佛骑乘一条巨大的青鲸随波逐流奔东海,幻化为一阵飘飘逸逸的清风。
李白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