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济宁是我国书法遗存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除存量超过全国半数的汉隶刻石外,更拥有丰富的魏碑石刻。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的《张猛龙碑》便是其中之一。
存于曲阜孔庙东庑的《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碑高2.26米,宽0.91米,楷书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记述当时的鲁郡太守张猛龙办学的事迹。其字笔划遒健,右肩上挑,结体多变,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诸多风格的书作之一,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阳询)虞(世南)之门户”,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历来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魏碑体。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良苦。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书家多主张习书应汉魏之前的作品入手,一方面是因临习早期书作易得古朴气质和“千古不易”之用笔;另一方面是因汉魏之后的书法大多过于端正成熟,习之不当易流于板刻或流俗,束缚书家的个性和艺术创造力。从这个角度讲,《张猛龙碑》应是学习楷(魏)书的绝佳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