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着儿子去了微山湖中的南阳古镇,放松一下心情。
南阳岛是明清时期运河沿线的“四大名镇”之一,有“江北小杭州”之称,自“漕运新渠”开通后,古运河就穿镇而过,南阳就成了水上运输和商品交易交汇点。造就了客商往来,北达幽燕、南达苏杭,不分昼夜的繁荣景象。乾隆七下江南都经过此地。岛上有关帝庙、魁星楼、南阳闸、杨字牌坊、皇帝下榻处、长桥卧波等多处名胜古迹。
清早,惠风和畅,天公仍向大地散发着它那无尽的热度,仿佛怕被人责问他偷懒似的,我们乘上开往南阳古镇的游船,游船划过,清风徐徐,眼前一片片芦苇和绿葱葱的杞柳几乎占满了航道的两边。随着湖心近了,水面也渐渐开阔起来。一阵花香飘然而至,万倾荷花连片盛开,荷叶随风而舞,水光粼粼,荷尖上的露水似颗颗明珠耀眼夺目。荷花,当地人称“神花”、“圣花”,素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微山别后不赏荷”的美誉。那含苞欲放的花蕾随风舞动,像是欢迎远方的来客,已有绽开的荷花,花中黄蕊时隐时现,一缕缕沁人心脾的芬芳,融入微风,融入阳光,一点点地吸入心里的最深处。她是荷花,是水中仙子。
船行进中,看到佝偻老渔夫,摇一叶扁舟,收获满舱的鱼虾;荷尖的蜻蜓,时而凝然不动,时而闪向远方,轻灵飘逸,让人叹绝;一只水鸟从空划过,五彩的翅膀托着我的思绪也飘向了远方……南阳镇到了!开船的王师傅一声吆喝,把我拉回了现实。
踏上青石板古街,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前世今生都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里一切都如此安祥,一位银发长须的老者,笑容可拘的跟我们打招呼,那胡须里写满了历史的辉煌和沧桑,合体整洁的上衣挂满了军功章和奖章,见证了他戎马一生的光辉岁月,老人惋惜地给我们讲古镇诸多古迹先后在日军入侵时期焚烧,文化大革命时期又被破坏几尽,已没有当年的古韵风貌了。得知我也曾经当过兵,老人如同见到了昔日战友一般,兴奋的把多年珍藏的军用水壶、背带和立功证书展示给我们看,似乎在证明他当时的英勇和无畏。离开老人时,我给老人敬了个久违的军礼,老人的眼睛模糊了,似乎又在思念他曾经的部队和朝夕相处的战友。
我们沿着青石古街,把清真寺、杨家牌坊、皇帝下榻处、马家大院、状元胡同等景点都尽收眼底。面对状元胡同就是面对一部显赫家族的兴衰史,皇帝下榻处也早已变成寻常百姓家,清真寺除了新修复的后殿外,前面的门楼顶上衰败丛生的杂草依稀可见昔日的庄严。这些建筑形态各异、横梁竖柱,廊檐皆有镂空雕木装饰,如今却已狭窄残破,然而,后人正是于这破败中解读历史的沧桑,于陈旧中寻到了历史文化的意蕴,狭长幽远,青石板街似乎也走进了新时代,老房的居住者承袭着祖辈的热情、豪爽,不厌其烦充当解说员,给我们倾诉昔日的神秘传说。
曾经风姿娇韵的南阳,她所经历的风霜雪雨足以为每个人诠释人生,深深陶醉于悠远的历史传承而来的古韵之中,古老的东西遗留下来的或是宁静,或是创伤,或是悲壮,合着永恒不断的柔肠,这是一种怎样的向往?
历史是在创造与毁灭中前进,如今的南阳古镇可以凝聚历史积存的古物已经不多,他们或被作为他用,或是销声匿迹。留给我们只是那几座残破的门楼破败的大院,断壁的钱庄,瓦砾残缺杂草丛生,却都是曾经的辉煌。
太阳偏西了,走在南阳的青石街道上,斜阳把残缺的清真寺的影子拉的好长好长,我们品尝着新鲜甜美的莲蓬,无疑是一种享受,旅程要结束了,但是南阳古镇给予我们的就像湖中飘散的阵阵荷香,让我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