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调由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接壤地区的一种民间花鼓演变而成,迄今只60余年的历史。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便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也有人认为,是根据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
50年代以来,山东省的金乡、成武、单县、曹县、范县(现划归河南省)先后建立专业剧团,苏、豫、皖等省也有不少专业和业余剧团。1954年和1956年,金乡县前进四平调剧团参加山东省2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小借年》、《小二门》、《刘芳福借银》,刘玉芝等获演员奖。之后,曾创作演出《战羊山》、《湖上红莲》等现代戏。1982年,山东省戏剧演出月期间,济宁地区金乡县四平调剧团演出的《团圆》、《谢媒人》、《谁当家》等小型现代戏,获多项奖励。1984年山东省第二届戏剧演出月时,成武县四平调剧团演出《春暖梨花》,王凤云获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