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英国首相卡梅伦昨日在北京大学进行了约30分钟的演讲并回答北大学子的提问,卡梅伦在演讲中强调“中国崛起不是威胁,是机遇”。接近演讲结尾,他甚至引用了《论语》里的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来形容中英友谊,再次让在场同学们会心一笑
忆1985年游香港 叹深圳发展
演讲于昨日下午3时在北京大学最古老的办公楼小礼堂进行。下午1时30分起,北大校园开始采取严格的安保措施,只有持首相演讲门票的学生才能进入这栋办公楼区域。
下午2时40分,25辆车组成的车队从北大西门鱼贯而入。英国近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卡梅伦来了。这位44岁的金发碧眼男子昨日身着藏青西服、戴浅蓝领带,在胸前佩戴了纸质小红花。他一走上讲台,就给很多学生留下了“帅气”的第一印象。
在开场白中,卡梅伦就提及与中国的渊源———1985年他曾作为一个学生到过香港。“那时的深圳只不过是一个小镇,四周全是稻田和水沟。而今天,深圳已经是一个比伦敦还大的城市。世界上大部分的iPod和十分之一的手机都生产于此。”
他说,香港成功转交给中国以后仍持续地繁荣发展。这个实例告诉世界:基于互尊互信基础之上的两国合作能取得很大的成就。说到这里,他提及中国国歌,并意外地用中文念起国歌歌词“起来,起来”。蹩脚的中文惹得在场的学子们大笑。
驳中国威胁论 历数中国崛起好处
接下来的演讲中,卡梅伦主动反驳了中国威胁论。他说,“如何回应中国崛起?我的答案是:‘这是一个机会’。我选择参与而非脱离,对话而非对峙,互惠互利而非零和博弈,合作关系而非保护主义。”
他历数了中国崛起带来的好处:向全球经济贡献持续而强劲的经济增长;推进多哈回合谈判关键进程,为全球经济带来1700亿美元的增长;使减排问题达成有法律效力的协议重获希望;在解决贫穷问题上取得空前成就。
卡梅伦还认为,中国崛起有助于处理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有900多名医生在非洲国家,中国在乌干达还建有一家专门生产抗疟疾类药物的制药厂。因此,我们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即中国崛起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机会,而非威胁。
他一再表示,英国极尽所能与中国展开贸易,并坦诚这也是他这次带着“史上最豪华团队”访问中国的原因。
接近演讲结尾,他甚至引用了《论语》里的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来形容中英友谊,再次让在场同学们会心一笑。
卡梅伦以排比句作为演讲的结尾:“是的,我们将会面临暴风雨;是的,我们将克服艰难险阻;是的,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但这都是值得的,对于英国、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
卡梅伦接受北京大学赠送的《中华文明史》。
英国首相卡梅伦游览了北京居庸关长城。这是卡梅伦与中国根与芽的孩子们在游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