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9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扫盲日”,今年的主题是“扫盲与妇女赋权”。总部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天将中国政府资助的“孔子扫盲奖”授予尼泊尔和埃及的两个教育机构,以表彰它们在扫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向全世界在扫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机构颁发扫盲奖。目前,这一活动设有两个奖项,除中国资助的 “孔子扫盲奖”外,还有韩国资助的“世宗王扫盲奖”。两个奖项每年同时评审和颁奖。
8日获颁“孔子扫盲奖”的两个机构分别是尼泊尔非正规教育中心和埃及伊斯梅利亚省教育部门。前者因发起“国家扫盲运动”而获奖,该运动主要以环境、妇幼保健、妇女发展为主题;后者则致力于推动“女性促进家庭”项目实施,通过培训当地妇女,使她们成为地方发展的主要动力,推动解决相关社会问题。
此外,马拉维“农妇联盟”协助女性农民取得社会和经济独立的 “妇女土地权益项目”8日获得了 “孔子扫盲奖”提名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尽管妇女赋权一直是全球发展议程的核心,但全球6740万失学儿童中有一半以上是女童,全球7.96亿成人文盲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孔子扫盲奖”是根据中国政府提议,在2005年9月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上讨论通过的,在同年举行的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上批准设立了这个重要奖项。从2006年到今年,这一奖项已颁发5年,根据当时中国与教科文组织签订的协议,该奖项第一周期已结束。今年5月,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访问中国时,双方又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政府决定继续支持设立“孔子扫盲奖”,这意味着这一奖项将从明年开始进入第二周期。
今年“孔子扫盲奖”颁奖活动同时也是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孔子文化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来参加此项活动的中国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在颁奖仪式上说,“孔子扫盲奖”的设立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相一致,不仅向世界表明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也是中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计划的贡献,更表明中国对通过发展教育谋求社会进步的信心。
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教育助理唐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孔子扫盲奖”的设立表明中国对国际扫盲事业的支持,通过这一奖项的设立可以把中国扫盲经验与其他国家分享,从而促进各国共同努力,把全球扫盲事业做得更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5年11月17日决定把每年9月8日定为国际扫盲日,旨在动员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同文盲现象作斗争,并希望通过国际扫盲日活动推动扫盲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