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某乡传统庙会和旅游文化节期间,竟有人公开跳脱衣舞。对此大张旗鼓的违法行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竟然不闻不问、甚至默许纵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11月11日) 经中央电视台曝光,自然会引起一场强劲的舆论风暴,该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其中的领导干部将要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而且更为切实的 得到应有的处罚、承受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和道德的谴责均是他们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给予过多的关注。但是,如此低俗的丑恶文化也竟然看者云集,而且近年来类似的低俗文化表演不断见诸报端,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的问题。 且看热闹非凡、生意“都很兴隆”的脱衣舞现场。“大篷门口挤满了围观群众,看他们专注的样子,……,这些大篷里面更是人山人海,……。虽然大篷里乌烟瘴气,台下的观众仍然看得津津有味,……,大篷里的观众男女老少都有,有的甚至是夫妻两人带着孩子前来观看……”,而且“每年都这样”。 可见,人民群众如此“热衷”观看脱衣舞表演。那么,为什么传统内敛的农民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观看“赤裸表演”呢?俗话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方压倒东风。丑恶文化占据了乡村文化阵地,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健康文化处于低靡态势。70年代末,中国毅然结束了激进的左倾文化。而后,我国进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尽管党和国家也强调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但是在经济挂帅的年代,精神文明长期以来处于相对次要地位,文化活动经费少之又少,甚至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也不得参与完成地方招商引资任务。因此,在打碎“文革文化”后,没有或者至少是没有相应的较为完善的文化填补空白。这就事实上造成了乡村文化中某种程度上的真空状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变好,从而也有了对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求。而农村中看电影极为不方便,各种文艺团体几乎没有,电视节目又整天重复着老套的程式、演绎着同样或类似的故事情节,更有甚者,电视节目也出现了相当低俗的娱乐节目,老百姓常感叹电视是越来越不好看、甚至于不能看。这就给腐朽文化以可乘之机,以至造成今天低俗文化在某些乡村的疯长之势。 因此,在笔者看来,在谴责地方官员对管理丑恶文化中的渎职、谩骂某地方民风不正的同时,思考一下乡村低俗文化甚嚣尘上的原因,才是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忽视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丢弃文化的民族是无法自立的民族。乡村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大厦的基石。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健康的乡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