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由于高考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被严重异化,成了某些权钱交易的腐败通道,极大损害了其他考生的正当权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这是媒体报道高考加分乱象时,经常被引用到的数据。
记者根据统计发现,有些地区加分项目纷繁复杂,甚至有成为普惠型加分之势,但有些地区能获得加分的人数在该省考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重庆近5个考生中就有1人获加分
2010年,江西省共有311651人参加高考,在江西教育网的公示中,只有441人获得加分资格,加分人数只占考生总数的0.13%。
这441人中,体育加分64人,包括华侨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奥赛获奖者、自谋职业退伍士兵、烈士子女等项目在内一共74人,少数民族获加分的共303人。
陕西省由于取消了二级运动员加分,获加分人数也少得可怜。虽然记者没能找到该省少数民族获得加分的人数,但其他所有加分项目的总人数才118人,占所有参加高考的378556考生的0.031%。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北京、河北等地。2010年重庆市高考报名人数为196759名,是全国仅有的四个增加人数的省市之一。重庆今年高考加分人数为3.37万人,占考生总数约17.19%。从获得加分的几率来说,重庆是江西的130倍。即使减去占大头的少数民族考生13000多人,仍有两万多人获得其他项目加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重庆市已经大幅减少了高考加分的项目和分数,比如2009年重庆共有 6.5万人获得高考加分,加分人数超过考生总数的30%。
加分项目各自为政
从那些加分大省(区、市)来看,可以看到加分项目在设置上各自为政,在加分分值上有多有少,在名称上五花八门,在范围上又千差万别。
这些加分项目数量众多、内容复杂。例如在《四川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规定》 中,“录取照顾政策”长达2100余字,共16项加分大类。广东省的体育类加分项目尤其繁多,一些项目如轮滑球、花样轮滑等为许多人所不熟识。
有很多加分项目属于地方政策。 如河北省规定,“省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增加20分”。 黑龙江省规定,“在我省工作的省级(含)以上优秀专家的子女,在所报省内院校调档线下降低20分投档,由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甘肃省规定,“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经市(州)党委、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由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者,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 重庆市规定,“报考市属院校的农村独生女在各批次控制分数线下5分内视为达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湖北、河北也有类似规定。此外,河北省规定独生子也可以获得高考加分。 辽宁省规定:“实行朝鲜语、蒙古语和汉语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学毕业的朝鲜族和蒙古族考生,录取时总分增加10分。”辽宁省仅这一项的加分人数就达5402人。
内蒙古自治区今年仍有一人获得“非典医务人员子女”加分,宁夏回族自治区有一人因获“自治区优秀青年”而加分。
针对同一项目的加分分值也相差悬殊。在河北省,“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加分为10分,同一项目在云南省加分为20分。
部分加分项目有的地方取消,有的地方没取消。2010年云南取消了奥赛等所有学科竞赛活动成绩的加分政策,但在全国大多数的省(区、市)都没取消该项加分。一些地区比如青海、陕西等地已经取消了二级运动员加分,但在北京、山西等地仍有该项目,且这些项目可以加分20分。
近几年,人们纷纷质疑,“见义勇为加分”制度是否有鼓励未成年孩子见义勇为之嫌,是否有子承父荫之嫌,是否有将见义勇为功利化之嫌,是否有损高考公平之嫌。但大多数省份都有此加分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见义勇为”一项的加分人数在大多数省份都只有一两人,但在福建有15人,在吉林更有35人之多。
高考加分“三集中”
加分名额集中流向相对发达地区、少数中学和个别项目。
记者统计发现,现在高考加分已经呈现出“三集中”特征,即向区域内的相对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以及少数中学和个别项目集中。尤其是奖励性加分,人数更是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而照顾性加分,因为有弄虚作假和腐败通道的存在,也在个别地区呈现统计上的不可思议性。
从统计上看,体育类加分最能体现“三集中”。
以广东为例,广东今年普通高考招生中具有加分资格的共有4169人,体育尖子生加分有987人,这一项占广东今年获得加分总人数的近1/4。
数据统计显示,987人中,来自广州市的考生有472人,占总人数的近一半。但是,2010年广州市考生人数(6万人左右)只占广东省考生总数(61.5万人)的1/10弱。这样一来,广州市考生获得此项加分的几率高出广东其他地区近5倍。
进一步统计还可发现,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3个城市:广州、深圳和珠海,体育尖子生共有725人获得加分,占该项目总人数的近3/4,但三市考生人数只占广东考生总数的1/6弱。相比之下,一些地市获得该项加分的人数少得可怜。其中,惠州市9人,韶关市8人,茂名市6人,云浮市5人,肇庆、河源、潮州各4人,汕尾、清远、梅州都只有两人。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获加分人数少的10个城市,体育尖子生的总人数(46人),尚不及广州市协和中学一校,该校有75人获得体育尖子生加分,占全省的7.6%,项目则集中在轮滑球和单排轮滑球。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