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12跳,跳的中国心惊肉跳,从18岁到24岁,同样的年轻;从一个月到六个月,入厂的时间也同样短暂;是什么让他们连生命都要放弃?富士康在这一刻成为众矢之的,中国对于工厂“剥削阶级”的民愤被放在了放大镜下,所有的“明枪暗箭”都在谴责着这个曾经那么辉煌的企业,不可否认,拥有43万员工的深圳富士康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上确实存在不足之处,这也许是跳楼事件在富士康率先发生的直接原因,但追根究底根植于人们内心的“道德精神”的薄弱才是跳楼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孔子讲学图
80、90后的年轻人,相较于他们的父辈,更有个性,更有想法,但也相对的缺少父辈们所具有的韧性和责任感,社会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就业前的道德培训,富士康又没有给予他想象中的美好,所以这些饱受宠爱的年轻人在还没有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责任时,生活的压力、感情的纠葛、精神的脆弱、敏感的自尊、难以自立的压力,就扑面而来。在这个底薪少,靠加班、靠重复劳动获取生存资本的工厂,他们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没有未来,于是悲剧随之发生。但人的一生总是有几个阶段,有高潮也有低谷,越过了低谷才能到达高峰,可惜这最初的低谷就磨去了他们的生命,让我们在为之可惜的同时,也为之无奈,他们这些自以为凄苦而又发泄的自杀行为所给予的最大的惩罚,不是给工厂,不是给社会,而是给父母,给那些生你养你而又因你煎熬一生的父母,这恐怕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最大的自私吧。
中国的精神导师孔子一生坎坷,三岁时父亲撒手人寰,少年失学,为谋生做过放羊倌、做过仓库保管,十七岁时相依为命的母亲又离他而去,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儿,人生可谓是苦难连连,为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派对以获取工作的机会,却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生活如此艰难少年孔子如果就此撒手,也只能如富士康死亡的员工一样,获得几句同情的语句,众人或者说“可惜了,这个孩子”、或者说“他的东家太不是东西了,好好的一个孩子给折磨死了”、甚至于也会有人说“受了这么多苦,早死早超生”,不管怎么说,这个世上就再也没有这个人了,一天、两天、一个月再也没人记得他是谁。可是孔子却把中国的韧劲给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乐观、多思、勤奋、好学而又执着,面对未知不恐惧、面对迷茫不怯弱,在人生的低谷一步步的走着,终于走到了一个他自己都没有想象的高度,所以如果孔子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孔子工作在富士康,他不但不会跳楼,还会与朋同乐,他会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这个个体疏离的工厂,他会以自己的德行成为他们精神解脱的导师。
18到24,我们还年轻,而年轻就要有顶住千钧压力的韧性,年轻就要有做好面对一切的准备,毕竟活着才有前途,活着才有希望,在这一点上孔子是我们名副其实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