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必将成为一次坚定面向未来的盛事,”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即将参加世博会开幕式时说。“上海世博会是‘不容错过的盛典’,”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如此评论。“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无与伦比的,”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报道说……
随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再过3天,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就要正式开幕。在开幕之前,上海世博会已经引来了全球各地的高度评价。这些评价并非恭维,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传统、上海世博会精心打造的现实美景,已使得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文明盛宴,人们对此寄予信心和期盼。
这场盛宴呈现世界智慧。电话机、电报机、留声机、白炽灯、电影、飞机……自从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展出蒸汽机和汽轮船以来,世博会上多次展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新发明、新技术,见证人类文明一个半世纪以来不断探索前行的足迹。崇尚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
而在上海世博会,人们将看到昼夜太阳能飞机、零排放概念车、“零碳社区”、类人型机器人等众多来自不同国家和企业的新创造。“一切始于世博会”,这些很可能在未来投入实用的新技术表达了一个主题:用科学技术的威力,使得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这场盛宴凝聚时代象征。一百多年来,历届世博会留下的标志性建筑往往成为时代精神的化身。如果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犹如钢铁书写的宏大叙事诗,唱响人类在工业化时代大步前行的豪迈之情,布鲁塞尔世博会的“原子球”、西雅图的“太空针”,则以形象的手法,展示了人类对原子能时代和太空时代的向往。追求进步是贯穿世博会历史的主旋律。
而在上海世博会,人们将看到中国的“东方之冠”、沙特的“月亮船”、英国的“蒲公英”、日本的“紫蚕岛”……争奇斗艳的各个场馆建筑,充分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城市文明成果、建设经验和发展理念。它们代表了人类城居历史数千年以来,对更美好的居住、生活、工作模式的探索,让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梦想。
这场盛宴荟萃全球风采。从沙漠风光到北欧雪景,从摩登都市到文物古迹,一百多年来,世博会就是国际交流的一个最大窗口,它为世界各国开阔视野、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和舞台,有力地促进了各国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的使命。
而在上海世博会,人们将看到192个国家、50个国际组织,在同一个世博园中展示风采,这是有史以来参与度最广的一届世博会。丹麦的“小美人鱼”、布鲁塞尔的珍宝、巴黎的名画……种种文明的精华,让各国人民超越了信仰、地域和种族的界限,冲破了动荡、冲突和战争的阴影。这一盛景,代表了国际社会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精神。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黄浦江畔,拂面春风中,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已成为一座汇集人类智慧的“理想之城”。而在这座“理想之城”中,世界文明的盛宴正静候全世界欣赏、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