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到底能看到啥呢?”许多读者提出了心中的疑惑。通俗说就是“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除了200多个国家馆外,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省市自治区都有展示本地文化、历史、民俗的展馆,国外参观者尽可领略中华各地风情。此外,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3.28平方公里的园区里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集中展示,让国内参观者不出国门就能看遍世界。归根结底,参观者在这里可以看发展、看文化、看科技。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看发展]
上海世博会将大力提倡“生态世博”、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等发展理念,让参观者处处感受到参观者和组织者为了应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气温升高等全球性问题,而在环保、节能、减排、降耗等各个方面做出的努力。
其中,上海世博会的创新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好案例。
这些案例中有许多亮点。比如意大利米兰申报的“24小时太阳报”新总部办公楼,属于可持续生态建筑范例。该建筑大量采用可持续性的材料、技术和工艺。外墙大面积采用自重轻、高透明、防震的滤膜双层玻璃,夜晚时整个建筑灯火通明,如同一盏“魔幻灯笼”。建筑窗户外部是一套可以根据数百个内部或外部感应器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开关的卷帘系统,以此通过夏日遮光和冬日采光来达到节能的效果。
德国不来梅申报的“从知识到创新: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案例中,为了缓解不来梅在空气污染、能源消耗、二氧化碳减排等问题上承担的巨大压力,城市管理者构思出名为“公共交通拼车工程”的解决方案,在手机芯片内预设密码,通过简单呼叫,可让“拼车志愿者”驾车到就近的上车站点停靠等候其他市民拼车。
香港的“智能卡、智能城市、智能生活”案例,将展示全球首屈一指、香港目前市民广泛使用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八达通卡”,这种卡可以作为电子货币,出入宅屋、商务写字楼的通行证,图书馆的借书证、出入证,也可以作为智能的身份证,持证上网进行电子交易,通过自助信息亭预订体育和康乐设施、用作入境检查等,极大地方便了市民、节约了时间。
[看文化]
世博会是个文化盛会,自然要看文化。世博会相关的建筑设计和其背后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含义。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上惊艳亮相的水晶宫开始,世博会总有一些建筑引领时代潮流,成为经典,为人津津乐道。上海世博会预计有23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上海世博会会期184天,每天在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文化演艺活动将超过100场,总数将超过2万场次。从这个角度看,它将是民众欢乐的海洋,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
还有,世博会论坛也是文化方面的精彩对话。上海世博会计划举办三类论坛,其中1个高峰论坛、6个主题论坛、若干场公众论坛,这些论坛都将直接演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
[看科技]
在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将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展示和主题的演绎。上海世博会“科技世博、生态世博”的看点至少有这么几块:一是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利用;二是新型环保交通工具的应用;三是节能设备的推广应用;四是资源循环技术的应用;五是节能生态建筑;六是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应用;七是门票的RFID技术;八是气象新科技的应用。